激光器驱动与控制电路设计 第4页3.2.2 温度控制原理
在本次设计中,CPU并不对TEC起直接控制,而是根据应用原理,和电路原理图,搭建外围电路,通过外围电路来实现温度的设定,电源开启后,TEC自行把目标物体的温度控制在所设定的温度值上。本次设计所使用的是一款驱动模块,我们只要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即可,无需明确其内部具体结构。TEC原理图和温度设定对应电阻的算法如图3-3所示,其内部结构是由放大器搭建而成的带有反馈的闭环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感知TEC表面温度后,反馈回来进行比较从而有效调节TEC表面电流。该模块是一个自闭环的模块,无需外界编程操作,通过一个设定电阻就可以自动稳定在相应温度,并且有电压监控输出端,以便CPU检测当前实际温度值。
图3-3 TEC控制器结构图
图 3-4 标准电阻电流对应表 图3-5 限流电阻对应表一 图3-6 限流电阻对应表二
TEC工作原理如上所述,电流从TEC的一侧流向另一侧产生等冷侧和热侧,根据实际要求,激光器的滤波片和倍频晶体的温度应该稳定在40.9摄氏度和39.5摄氏度。首先要测量外围电路的,然后根据标准电阻电流对应表或其上的计算公式算出,这个就是温度偏置电流,用这个电流和热敏电阻的阻值相乘可得出一个电压,这个电压就是温度设置电压,如果设置了这个电压,那么此温度模块将会利用TEC把温度设置在当前热敏电阻的温度上,那么在外围电路上作了这样的处理后,TEC驱动可自行稳定激光器的工作温度,而CPU只是对TEC驱动反馈回的温度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后进行监测,如有发现异常立即切断激光器电源以保护激光器。
本次设计中要利用TEC驱动控制并监测激光器的滤波片和倍频晶体温度,因此用到两个TEC驱动模块,TEC驱动传出的电压信号传入AD转换器,然后作出相应监控。
机壳的温度也是激光其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参数,然而机壳的温控方案不是采用TEC,而是一个热敏电阻,机壳的温度由此电阻来体现,所以应当给此电阻通以恒定电流,当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会发生变化,电流不变则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电压信号,此信号就反映了机壳的温度。机壳热敏电阻是一个负温度系数的电阻,随着温度升高,输出的电压会减小,下图是横流源的原理图,我们使用的是专用的横流产生芯片。
式(3-1)
式(3-2)
式(3-3)
图3-7 横流源原理图
实际方案中的电阻是25摄氏度时阻值10千欧,因此为了能让AD顺利地捕捉到电压信号,横流源输出电压应小于0.5mA。从而根据计算公式,算出应使用R1=335欧, R2=3350欧的电阻。横流源本身电流会因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加上R1电阻和R2电阻和二极管,就可以构成抵消横流源的温度漂移的零温度系数恒流源。该横流源为正温度系数的器件,而硅二极管的正向偏压为负温度系数。当R1/R2=1/10时,恒流源的温度系数为零。当然,实际恒流源电路的温度系数只是接近零,要想获得更好的结果,可以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测试的温度系数。如果测得的温度系数为正,就应减少R2的值。如果测得的温度系数为负,就应增加R2的值。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启发,利用这个电路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所需温度系数的恒流源电路,这在一些温度补偿电路中是非常有用的。
3.3功率稳定原理
3.3.1 功率稳定PID算法
本次设计任务的重中之重,也是用户是否能正常使用的关键问题在于光功率稳定的问题,激光功率要想高效而稳定的工作,倍频晶体和滤波片的温度要非常稳定是一方面,最主要的一方面是如何能有效的调节激光电源的的电流输出,如何根据给定量,反馈量来对激光电流及时作出调节而且要稳定及时。
在自动控制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P)、积分(I)微分(D)控制, 简称为PID,常规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 14所示,系统由PID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其简单易用而且可以收到很理想的效果,被称为控制算法的“万金油”,绝大多数的系统都适用。 图3-8 模拟PID控制结构
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得r(t)与实际输出值c(t)构成控制偏差e(t)得出e(t)=r(t)-c(t)的公式,然后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故称PID控制器。其控制规律为:
式(3-4)
其中: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Kd为微分系数;U(t)为PID制器输出;e(t)为控制误差。传递函数可得:
式(3-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激光器驱动与控制电路设计 第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