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的号召,今年暑期,在全校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的基础上,我校团委认真准备、精心组织“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赴墨江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2002年7月16日我们出发了,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这个位于北回归线上的美丽县城——墨江县。刚一下车,我们便进入了会议室听取当地领导的县情介绍:
墨江原名他朗,后改名为墨江,意为多出文人,墨水成江。然而天不遂人愿,教育落后是墨江县贫困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墨江县占地面积531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从440米到2278米,全县99.8%是山地,地处北回归线属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8℃,温差大、湿度大,适合植物生长,森林覆盖面积有41.7%,稀有动植物种类多,药材数量大,而且金属贮藏量大,黄金储量排名全国第二。虽然墨江的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众多因素限制,这些资源未能开发出来造福一方。墨江的大多数百姓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人均年收入在2300元左右,更有甚者年收入仅为800元,生活入不敷出。
7月17日,根据日程安排,我们进行第一场文艺演出,舞台就设在一块小小的场地中,老乡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在激动之余我们拥有更多的是感动,我们远远达不到专业水平,由于条件限制,也没有大型晚会那样的气氛,但我们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出中,相信老乡们也感受到了我们的激情。
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幽默的相声和小品展现着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无论在场的群众用什么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我们都能体会到。在下乡之前,老师对目的地作了详细的介绍,农村的生活与我们这群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乡亲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一样,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劳作模式,做着同样繁重的体力活,他们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过年,只有到了春节他们那颗疲倦的心才得以片刻的放松,之后又开始了千年不变的往复。然而眼前出现了很大变化,在党中央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在墨江县人民政府的带领下,农民同胞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生活条件在逐步的改善。在物质生活日见好转的同时,他们有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愿望,所以当有观看这样演出的机会,宁肯走上好几公里山路,翻山越岭来到现场,头顶烈日观看演出。除此之外,我们还为乡亲们做家电文修、法律咨询等服务,每个设点都被堵得水泄不通。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我们的心和山里人的心却融合在了一起。
7月18日,我们开始进入各个村里体验生活,我被派往碧溪乡马路村。
马路村是一个由汉族、彝族、哈尼族组成的村落,彝族、哈尼族占人口总数的73%,共有1133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30%,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共有20000亩土地,耕地却只有2176亩,而且水田仅有318亩,以种植玉米为主,一年一季收粮,自产的粮食只够3个月吃,村民只能用土豆、荞麦等换粮。此外,教育也是马路村的一大难题,全村有三个教学点共6个班,在校生有116人,但只有9个老师,而且教学楼处于危房状态。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连一年100多元的学费也拿不出来,因此小学3、4年级的辍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