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改革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贺金玉院长《巩固评建成果 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讲话精神,我系就自动化专业改革进行了详实的调查活动。调查分三部分进行:企事业单位、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自动化专业在校生。
一、企事业单位调查。为了能较好地收集在德州市经济建设中社会各行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使用和需求情况,在《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的调查表》的设计中主要考虑了四个方面,分别对应表格中的四个部分。另外,为了减少填表人员的负担,在表格中尽量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填表人员仅需在相应的地方“打勾”或标注符号。表中的四部分内容是:
(1) 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2) 企事业单位中现有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基本信息;
(3) 企事业单位在未来几年中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信息;
(4) 企事业单位对高等教育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1、具体分析:由于自动化专业本身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与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而且规模、层次各异。另一方面,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也非常广,因而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了调查,分别是:德州市科技委员会,德州市德城区科技委员会、黄明太阳能公司、金光集团、德棉集团、晶峰集团、德百集团、亚太集团和三和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德州市属单位。根据调查表的回收统计,分析如下:
企事业单位规模(总人数)和发展趋势
职工人数范围/人 10000以上 10000~5000 5000~1000 1000~100 好 较好 一般
单位数/个 2 4 1 2 4 4 1
企事业单位的自动化水平
自动化水平 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低
单位数/个 4 2 2 1 0
近5年各单位录用的大专及以上自动化类的毕业生占总录用人数的百分比
≥80 20~80 15~20 15以下
单位数/个 5 2 2 0
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能力表现
从事工作性质 所占比例 工作能力
强/% 较强/% 一般/%
研发 34.6 34.5 49.6 15.9
管理 7.7 33.6 56.8 9.6
营销 5.3 15.4 67.2 17.4
生产 49.1 20.6 54.1 25.3
用服 3.3 52.5 37.5 10.1
2: 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学科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统计表明,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学科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
1)自动化专业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及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
2)科学研究及科技开发能力。
3)计算机软、硬件设计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5)人际交往能力。
6)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基础等。
企事业单位对自动化学科专业学生培养有待加强的方面的建议主要有:
1)专业面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领域控制对象的基本知识。
2)介绍最新的自动化理论、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产品,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调试和操作的能力。
4)增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增强编程控制方面的知识教育。
5)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6)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
7)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沟通与协调能力等。
(4) 企事业单位对高等教育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实际,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对于专科毕业生,其培养目标是一线操作岗位的技能人才;对于本科毕业生,其培养目标是操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其培养目标应是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科研人才、高级管理人才。
改革思路:紧跟时代的发展,结合我国科研、生产的实际情况,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用得上、留得住、能干事)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自身特点,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积极推行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办学模式: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开拓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引进优秀师资力量,加强办学能力。
教学改革: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社会,在自动化专业课程基础上,加强专业背景知识,增加电气控制、数控机床、现场总线技术等课程,以拓宽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速教材更新,以适应专业的进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举的优秀教师。另外 ,积极拓宽专业方向,造就适应面更宽、服务领域更广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二、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与06级毕业生中的24位同学取得了联系,并对他们在所学知识与所从事工作的关系、在校学习有哪些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表的回收情况,统计如下:(希望学到的知识和建议改革方向均为多项选择)
希望在校学到的知识
知识类型 电气控制 现场总线技术 计算机编程控制 机械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
人数 16 12 7 11 9
所从事工作种类及自动化程度的高低
从事工作性质 所占比例 要求具备的自动化程度
高/% 较高/% 一般/%
研发 33.4 54.4 29.6 15.9
管理 12.9 39.6 47.8 12.6
营销 7.1 15.4 47.2 37.4
生产 46.3 44.6 42.1 13.3
对自动化专业改进的建议
改进措施 多联系实践增加动手能力 拓展专业知识 提高软件编程能力 设立第二专业 提高综合素质
人数 18 11 17 21 13
三、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自动化专业在校生的调查。共对57名同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如下:(希望学到的知识和建议改革方向均为多项选择)
希望在校学到的知识
知识类型 电气控制 现场总线技术 计算机编程控制 机械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
人数 33 17 23 19 22
对自动化专业改进的建议
改进措施 多联系实践,增加动手能力 拓展专业知识 提高软件编程能力 设立第二专业 提高综合素质
人数 49 16 37 14 38
四、调查反映的问题及几点认识
(一) 自动化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自动化专业教育的面偏窄,需要进一步拓宽。不少企业提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坚实的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电气技术、软件编程及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生和在校生)也认为应多学习一些电气控制等方面的指示并建议增设第二专业。
2、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原始创新活动少,模仿性创新不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更少。问题出在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上。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文的知识,从而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教学方法呆板,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氛围;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推理,轻实验论证,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理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与指导。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是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教育提出的又一点建议,也是学生普遍要求改进的地方。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在录用了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以后还要进行一段时期的培训方能正式开始工作,这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而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讲,他们也希望自己走出校门之后,可以立即投入工作中,不愿浪费时间精力。这就要求我们砸死学校教育中,增加职业教育,增设试验及实习,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
(二) 几点认识
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为社会经济服务,而自动化作为工程技术教育又是与社会经济建设关系最密切的教育组成部分,是受经济发展变化影响最大的部分。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如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在类型上还是层次上历来都是多样化和动态性的,未来社会也是这样。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的。高等教育必需冷静地认识这个问题。要以培养人的高素质和夯实基础为主,要教学生长期起作用或终身起作用的知识。
2、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接受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因既有来自教育的外部,也有来自于教育的内部。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总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就是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
3、 企业对人才需求在层次上是不断朝高层次发展,类型上是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调查中,我们普遍感到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主要是由于与先进的生产技术接轨,导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多样,而专业的观念相对淡化,只懂机或电是不行的,要求复合型的人才,特别是对机和电融会贯通且能够入连应用的人才的要求必不可少。
4、 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学生就业后也以生产岗位居多。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