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游后感
沙家浜的名声越来越响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可以不知道常熟,但是一定知道沙家浜。当年沪剧“芦荡火种”的编剧也未必能料到,他给常熟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贾平凹说过:“游了一次沙家浜,再也忘不了江南的这个古镇,记住了这片可能是中国最干净的水和水中浩浩荡荡的芦苇。”作家的游后感也许基于他长期的生活环境,与水土严重流失的黄土高原相比,沙家浜无疑是天堂里的仙池。是不是中国最干净的水我们也无需加以去考证,这只是作家感情的流露。
与沙家浜也有不舍的渊源,那里以前叫横泾,河汊纵横,水道密布。家家有船,人人会摇船。差不多三十年前,我的一个妹妹嫁到了横泾(严格的说是嫁给了一个横泾出生的人)。男家接新娘的不是车而是船,两个弟弟送过去,船从南到北穿过昆承湖,一路上还没有什么大风,但是船旁的浪头几乎吓坏了没有在广阔的水面上行船经验的他们。短短的几公里路,却要花费一两个小时。
水乡虽然美丽,但是封闭的环境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横泾一直是常熟并不算富裕的地方。可是谁又会想到呢,虽然横泾是常熟最晚通汽车的乡镇,但如今高速公路一直修到了村边。沙家浜成了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游览胜地,从城区开车到那里十来分钟就到了。双休日外甥和外甥媳妇经常带着他们一岁多的女儿开车兜风到那里,去享受乡间的清新气息。
相距上次到那里游览两年多,在这个十一长假里,又一次游览了沙家浜。这次游览沙家浜,我一样也忘不了那里的一片青青芦苇,更忘不了穿梭在芦苇荡里的游船和船上的船娘。
沙家浜游船码头
沙家浜船娘
船娘们穿着蓝印花布的衣服,熟练地摇动者船橹,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她们从小练就的摇船本领。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成为崛起的社会劳动力大军中坚。沙家浜农民是幸运的,他们大部分就在家旁边的这个游览胜地找到了新的职业。辣人坐的游船,出船一次游客付费80元,而划船的船娘可以获得20元的报酬。一年她们可以出船600来次,收入12000元左右。
游船在芦苇荡里出没,人在船中,船在画里。朋友们在船上纵论天下,畅谈人生。说话停歇之间也能听到船底潺潺的水声和船橹摇动的节奏声。或然想到,人生的每一个经历,就像这些声音一样,都会留下踪迹。
听着水声,我们知道我们在走我们的路。当我们有朝一日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又用得着这样一句名言了:“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一大早就被朋友电话叫醒,说已经到了楼下了,叫我收拾收拾去沙家浜。挂了电话,一看时间才7点多一点点。苍天啊!这么没天理的事都有!无奈的起床了!
朋友喊道:起来!沙家浜到了。还有再把你的口水擦擦!
朋友还打趣的说:还好你不打呼噜,只流口水!不然我们着一路可要上演雷雨了。
我纳闷:不会吧!我有吗?
所有人笑了,再指指身边小男孩。幸亏不是我,不然丑大了。
停好了车。我一下车就在那里大叫:刘三姐,我来看你来了!
在场所有的人很惊讶的看着我。我也觉得奇怪了:我怎么了?
一朋友说:去年你把刘三姐叫成阿庆嫂,今天阿庆嫂你叫成刘三姐了。
我有吗?我怎么不记得了。我一直记得刘三姐是唱山歌的,阿庆嫂是喝咖啡的地方。
不知道从那里帽出一个导游说:阿庆嫂不喝咖啡的,只喝茶的!
一游客打趣的说:怪不得她那里生意不好,改行做景区了。
一路上。大家吵吵闹闹到了影视基地,去了胡司令的家,当然是要坐坐那司令的椅子了。几个朋友轮流在那里坐着,讨论着谁最象司令。没个结果,那有眼光的老奶奶指着我说:小伙子你最象司令;再指指身边的导游说:你象司令夫人!
哈哈。回去的一路上,那导游一路重新给我讲解了一边。不过大家都很开心,大家就这样一路打打闹闹的终于把它走完了。
游后感:时代总是在进步,历史总是在倒退!今天的游历总会成为明日的历史,阿庆嫂也好,胡司令那伙也好!总之:中华儿是一家!日本鬼子的仇不可忘!等着我做了国家主席,让他们血债血还!小日本等着瞧!再来沙家浜灭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