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报告
实现教育均衡,这是每一个农村孩子、每一位农村教师的梦想。教育均衡问题的提出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数量、品质与结构方面存在矛盾的反映。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主要是由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不均衡造成的。当面对城乡学校在软件和硬件上的巨大反差与经济发展动力上的巨大反差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带来的地区间教育不均衡,不仅反映了经济和教育上的不均衡,也制约了落后地区经济的腾飞。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是实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前提。
一、从完善制度入手,提高管理效能
1、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化的管理是学校创新管理的前奏,惟有经过严谨的,有纪律的手法才能实现一个个良好的设想。在执行中,做到“严中有格、严中有序、严中有理、严中有情”,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并取得良好效果。
2、建立健全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寻找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制定改进措施,限期整改,以实际行动赶超先进。
3、加大学校管理的开放度,加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真正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效能,继续坚持实施“家长接待周”、“家长满意工程”。
4、强化学校基层组织(教研组)职责,形成管理合力。
二、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发展农村特色
1、构架现代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在原有课程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努力体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整体教育体系,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多年来,我校抓住教育转轨的契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科技教育为特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办学路子,积极探索“创科技教育特色,促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之路,在学校科技特色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果,促进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蓬勃发展。
2、构建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包括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核心的教育硬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软环境。学校继续加大对现代化硬件的投入,改变落后局面,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差距。现学校已配备一个电脑教室,二个多媒体教室等。同时,我们把对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意识及使用能力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3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能独立制作简单的课件。
3、构建人本化的校园氛围。继续实施科学化、人性化管理,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人本理念”,注重生命关怀,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极力促进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注重师生心理健康,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通过科学化、人文化结合的管理,引导和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人生观。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实现办学目标的保证。我们通过定向发展,多层次培养模式的构建,丰富教师教育生命的成色,从教师队伍的建设思考学校的发展,以人文理解教师、用制度规范教师、用文化引领教师,走出了一条农村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
一是引领教师文化转型。由过去的学历达标型向整体素质提高的研究型、经验型、骨干型转变,积极倡导教师以教学为依托,以教科研为突破口,树立“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科研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找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成长成才。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牌教师、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建立起科学、完整的名师、骨干教师培训体系。
二是加强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大力发挥学科备课组学习研讨的集体效能,积极协调我们镇小与完小之间,学校学科内部、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关系,整合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优化学科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研的优势,坚持优化组合、强弱搭配、以强带弱的原则,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努力打造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构建学习型教师群体。制定了教师专业学习规划,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帮带作用,加强新入校教师的业务考核和管理,倡导全体教师积极学习教育新理论、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努力营造比读书、比专长的良好氛围,构建一个人人读书的学习型教师群体。
四是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形象。针对农村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个别教师吃老本、混日子、无案上课、得过且过,以及在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师生对立、体罚或变相性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坚持抓好以“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形象工程,消除由个别人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在社会、家长中树立崭新的师德新形象。
五是引进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名师共享”、“城乡学校联谊”活动,让有高超教学艺术、全新教育理念的骨干教师到我们农村学校上指导课,帮助我们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改教研活动,以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教改成果共享”、“教育信息共享”,逐步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
学校在过去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学校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国家与各级政府重视农村教育,相继出台倾斜农村的教育政策措施,如:为稳定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为确保贫困孩子入学的贫困生学杂费减免及营养餐工程的落实;为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水改厕及学生食宿改造工程的实施,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农村学校在“创强”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成效明显,综合实力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有所减少。但办学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办学条件的改善。
2、团队互助工作环境缺失。受城区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福利待遇的诱惑,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大量的农村年轻骨干教师涌向城区学校,导致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引领缺失,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缺少专家具体有效的专业指导。另外,农村小学教师缺少真正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即使有机会,要么由于经费或名额问题,要么培训不切合实际而流于形式,使得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很难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大环境。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里的世界很无奈”。久而久之,农村教师成了井底之蛙,集体走向平庸。
让农村孩子上得了学,上得好学,也是我国政府的目标。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政府的惠民政策,如同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温情地洒在每一个中国农村孩子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应仅是乡村触目惊心的贫困,看到的更应该是贫困中人们的坚韧和仁爱,还有孩子们出人意料的自信和自强。——这是一种比贫困和坚韧更有摧折人心的力量!如果说,弥补均衡教育的差异,我们每一个农村教师将更加自信和自强!
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报告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