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革命历史纪念堂观后感
《毛泽东、邓小平和三个代表概论》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第一部分 上一节好课(略)
第二部分 参观一次博物馆
“用鲜血书写的血泪史”
——参观江西革命历史纪念堂有感
周末,我们小组同学借搞综合活动之际,到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去瞻仰了那些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朱德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陈列柜中,珍藏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两边厅陈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二、三楼陈列300多位烈士生平斗争事迹、遗著和遗物等。
烈士纪念堂以其庄严肃穆的形态迎接所有前来瞻仰烈士的人们
显赫的题词更衬托烈士牺牲的悲壮
一组人们为了纪念烈士而把他们雕成的铜像
物质匮乏但中国的革命照样胜利
残酷的刑罚永远不会磨损烈士钢铁般的意志
纪念堂的一幕幕都历历再现,以生动地形式向后人呢展示着那段永不流失的岁月……
这里面有中国成立之前江西籍或在江西战斗牺牲的28位革命英烈的生平和感人事迹,包括闽浙赣根据地的创立者方志敏、江西民主革命运动的先锋赵醒侬、江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袁玉冰、江西工人运动的先驱陈赞贤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方志敏,他曾经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文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生命犹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通过对先烈们的无限顶礼膜拜,我们在纪念堂里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沉重。那么多活活的生命被无辜的杀害,那么多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当家作主舍我地奋斗着,而踩在他们用血肉换来的土地上的我们又该思索些什么呢?
是的,处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在又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的根呢?
当你尽情享受丰盛美味的大餐时,谁会想到我们最可爱的人吃过几顿饱饭?
当你因为一次失败而自暴自弃时,你有何曾想到过革命烈士为建设新中国而一次又一次地探索尝试着?
当你还在抱怨政府对待自己政策不够完善时,你是否会想到革命烈士在献身时喊出的豪言壮语?
或许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想想吧,有哪个烈士何尝不想过宁静安逸的和平生活?可是历史却注定让他们放弃享受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光荣的,正因为有他们,共和国的天空才会光明!
下面一幅图片是纪念堂外的一张很普通的照片,你能感觉到什么? 是的,当社会飞速向前发展,革命烈士的光辉渐渐在我们的意识远去的时候,这篇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是否还会有人想起那为新中国崛起而奋斗终身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是不是会仍被后世之人发扬光大,那种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宗旨是否可以传承下去。我觉得这才是后世之人应该苦苦思索的问题。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