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报告 >> 正文

三峡地区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2010-1-20:  来源:毕业论文
三峡地区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三峡库区
实习工具:地质包(地质锤、罗盘仪)、笔记本、记录笔等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三峡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三峡库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2、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
二.实习内容:
1、认识三峡库区基本地层、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库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4、山区河流水文特点 。
5、观察屈原镇龙马溪的岩层产状、链子崖危岩体、千将坪滑坡。
三.实习概况:
2010年1月12号到15号,我们在秭归进行了水文地质实习,水文地质实习是整个水文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是一次地址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水文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这四天里,我们沿着龙马溪,观看了一些典型的地质形状,到了链子崖领略天然裂缝,在千将坪回忆当时滑坡的惊心动魄,每一天都能学到很多很多……让我感叹自然的伟大与无情和作为一名水利专业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
四.实习过程:
(1)龙马溪:
2010年1月12日的早晨八点我们由水电楼楼出发,经过3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第一站----龙马溪,龙马溪是在地质上比较少见的一个逆流入江的长江支流,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产生这种特殊的地质的原因,与三峡地区地壳的上升有关,因为东坡的河流比西坡陡,其溯源侵蚀能力比西坡强,所以龙马溪逆流入江的长江。我们沿着龙马溪观看了很多地质构造,并研究了一些护坡。我们认识了泥岩,页岩,这种岩石是软质量岩,其力学程度底,属于易滑地层,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但是,页岩可以用来生产页岩砖,页岩砖是一种新建材料,其质量好,不用添加剂,它的最大的优势就是与传统的粘土砖施工方法完全一样,无须附加任何特殊`施工设施、专用工具,是传统粘土实心砖的最佳替代品。并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等特点。可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与粘土砖 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抗风化性
能优于粘土砖,②尺寸偏差小于粘土砖,③节约资源,不占用土地。我们观察了褶皱,背斜等特殊的地质现象(在书上找有关的知识)。我们观察了整合和不整合接触。我们观察了挠曲构造它是由于倾斜岩层前沿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而形成的。我们还发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整和接触和不整合接触,所谓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岩层的产状一致,互相平行,连续沉积形成,其间不缺失某个时代的岩层。而不整合接触又分为两种,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也称假整合,是指其间有岩层的缺失,而角度不整合是指上下岩层产状不同,彼此呈角度接触,其间缺失某时间段的岩层,接触面多起伏不平,也常有底砾石和古风化石。我们还在路旁的岩石上看到了很多节理,节理是指那些有一定成因、形态和分布规律的裂隙,按力学成因可分为剪切节理、张节理和劈节理。顾名思义剪切节理是由剪应力所形成的破裂面,张节理则是由拉应力所形成的,而劈节理是岩层中大致平行、密集和微细的构造节理。 沿着龙马溪的公路两旁有很多护坡防护,一般都是用拉网喷锚加固,外加排水工程,它首先是在山体上固定拉网,然后在拉网上喷浇混泥土,中间留有排水孔,旁边还有排水沟,一般它有15公分厚,
在那我们看到了深沟滑坡,所谓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这个滑坡是是一个东西走向的顺向滑坡,全长400米左右。它位于黄陵背斜。南侧和北侧都是天然冲沟,宽20—25米,前沿是扇形滑舌,总共滑方有200万立方米左右。原本它是一个死滑坡,可是03年的135蓄水让它复活了,复活后,出现公路、房屋拉裂、下沉等一系列现象。06年的156蓄水前就对它进行了治理,治理方式有打抗滑桩,抗滑桩一般直径5米,间距2米左右,深度达20-30米,到达固定岩层,除了抗滑桩还有加上排水措施,保护公路和房屋。当我们走到天然冲沟,发现我们正从志留纪多页岩地区走向奥陶纪多灰岩区,而这两个地区是整合接触的,在这边奥陶纪多灰岩我们发现很多海洋软体生物的直角石化石和尖角石化石。在半路上,老师给我们复习了一些工程地质上的关于岩层状态的知识,所谓岩层状态是指岩层在空间位置的分布状态,岩层的产状可分为水平的、倾斜的和直立的三种类型。一般岩层的产状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方向称为走向,倾向是指岩层的倾斜方向,是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而倾角即岩层的倾斜角度,是层面与水平所夹的最大锐角,也是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老师演示完后,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罗盘进行实战演习。
然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袖珍型水电站,在溪沟上游拦截水流,用引水洞将水引下来,在山坡上有潜池,将水灌入潜池,用压力管道将水压下来,利用落差来发电,一般发电量与落差和流量成正比,其总容机200KW,年利润居然可达到20-30万,并且这还是比较普通的山区发电模式。
在上船时,我们又看了屈原镇的库岸护坡工程,它们是由抗滑桩(桩间为挡板),锚杆结构,干砌石护坡,截排水,检测工程的治理方案,抗滑桩有41根,长989.38米,截面2米 *3米的17根,长400.83米,截面2米 * 1.5米的24根,长588.55米混凝土格构,干砌块石护坡6100平方米,锚杆173束,浆砌石块石格构,干砌块石护坡9100平方米,其排水沟共1550米,总投资1100万元。
(2)链子崖 :
2010年1月13日我们一大早就乘船来到了传说中的链子崖,一上岸爬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看到了链子崖的“七千方”滑移体的治理工程,如图所示。这个治理工程很庞大,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的目的,是改善坡体稳定状况,防止大规模崩滑入江造成危害。其中,危岩体锚固工程是整个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改善水马门一带的“五万方”危岩体、“五千方”滑移体和“七千方”滑移体的稳定状况。经过老师介绍,我们知道,“五万方”危岩体防治工程,于1995年5月10开工,1997年8月9日完成施工作业,历时两年。
“五万方”危岩体防治工程的施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是施工前准备,主要完成:施工中临时设施的水、电、气路架设,机械设备、材料的 进场,锚索试验,设备性能检验及其它测试工作;第二阶段为辅助工程及周边分部工程施工,其中主要完成排架基础施工(开挖土石方、砌筑挡土墙、混凝土浇筑)、排架搭设、T12回填、“一万方”表层危岩清理、喷锚网工程、R203软层加固;第三阶段是工程的主体施工,完成锚索151束(其中1000KN锚索50束,2000KN锚索61束,3000KN锚索40束)。于1997年8月20日在工地住地的瓦缸组织资料自检验收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该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了初检,同意进入资料整理和竣工报告的编写。
在高达百米的崖壁上进行锚固工程施工,难 度很大。经过多次研究,搭设了高82.6米的碗扣式施工排架及物料提升机,克服了高空施工困难。而在施工中发现,T11裂缝以内岩体 中同向裂缝仍较发育,因此, 除延长锚固深度外,将一部分锚索穿过T12号缝伸入到核桃背完整岩体中,以提高其整体性。
在多裂缝岩体中进行锚索工程施工,其关键工序是造孔质量和钻孔堵漏、锚索防腐、内锚固段注浆、张拉锁定。具体实施中,对造孔质量采取了先进的钻孔防斜保直、跟管钻进、反喷清孔等施工技术,大部分锚索孔经过了超声波和孔内电视检查;对锚索进行了合理的防腐;锚固段注浆采用了理论值与指示器相结合的质量保证措施。而张拉锁定的关键,是既充分发挥锚索作用,又不过大扰动危岩体应力状态,并促使其稳定,这一工序在变形监测的严密监视下进行。
“七千方” 滑移体防治工程,于1995年4月3日开工,至1996年6月20日完成施工,并于1996年7月进入资料整理及施工总结。施工中采用了防卡钻空气钻进技术和快速堵漏及过缝架桥等先进技术,以及在破碎地层安装锚索的新方法,初步总结了一套保证工程质量的施工工艺方法和措施。
(3)千将坪滑坡:
2010年1月14日,我们下船之后怀着万分期待的心情一路徒步终于来到了看见了千将坪滑坡遗址,当年的滑坡的后缘还清晰可见,上面星星点点的长出了一些植物,坡面和坡底处堆积着大大小小的碎石。千将坪滑坡位于长江南岸支流青干河左岸、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斜坡上,距长江干流5公里。长约1200米,宽约800米,前后缘高差300多米,体积约2400万方。该滑坡为群测群防监测点。今年6月16日,群测群防人员发现千将坪滑坡后缘出现裂缝。7月12日滑坡变形加剧。镇政府领导和县领导高度重视,增设20个监测点,并采取果断措施,疏散居民。129户村民连同四家企业职工共计1200人被提前安全转移。2003年7月13日零时20分,滑坡发生,下滑山体堵河成灾。由于成功预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千将坪滑坡发生于2003年7月13日12时20分,是三峡库区自新滩滑坡后发生的最大滑坡。该滑坡地处青干河左(北)岸,与沙镇溪镇隔河对峙,距三峡工程坝址约56Km。构造上,滑坡区位于秭归向斜南端向西弧形转折端与百福来—流来观背斜向东倾伏的过渡地段,主要出露三叠系沙镇溪组碎屑岩,岩层稳定延伸,倾向南东,倾角较缓,滑坡所在岸坡为顺向坡。滑体平面形态呈舌状,长1200m,宽1000m,总体上薄下厚,平均厚度约20m,面积约1.20km2,体积约2400×104m3。后缘呈圈椅状外形,顶部高程450m,边界位于370-420m高程线之间;前缘没入青干河,高程102m,前后缘高差348m;北东和南西两侧出现陡立的剪切滑壁,走向分别为30°和330°。滑体物质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下部为沙镇溪组泥质粉砂岩,上、下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5m 和10m。该滑坡属于基岩顺层滑坡,滑动面与地层层面产状一致,倾向南东,倾角28°。据对岸陡坡上残存的水渍痕迹估算,滑坡产生的涌浪高达30m 以上。在滑坡碎石中我们很欣喜的找到了一些水草和贝类的化石。 这次实习历时三天,虽然时间很短,行程很累,但我丝毫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有意义和价值,因为我们收获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就更加深了我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实习总结 :
短暂的地质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而这次野外实习对我产生的影响却并没有很快随之消失。在这不到四天的时间里,每天上午随老师一起到野外观察,测量产状,记录数据,并且及时复习了已经渐渐淡忘的部分课本知识,短短的四天,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之前的地质学习还仅仅局限与课本知识的认知,通过听课,复习,考试等环节,认识并了解了大量的地质知识,但这些都仅仅是纸上谈兵,我知道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却还都只是能从插图上判断,到野外旅游的时候见了很多岩体,也没有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判断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而褶皱的向斜与背斜构造,更是无从判断。但经过这次野外实习,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我对之前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感性的理解,不但能够正确迅速地区分节理和断层,用罗盘仪测产状从而判断褶曲是向斜还是背斜,还解决了很多课本学习中遗留下来无从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学会了绘制柱状图、节理玫瑰图,而不仅仅是教条的背诵,对罗盘仪的使用也熟悉起来,而不是先前仅仅对插图的认识。野外实习在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的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虽然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四天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学到的方法,观念上的改变,是课堂学习中所不能得到的。只有真正走出课堂,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通过自己的操作加深理解,才能算是学习过程得到了完善。
举一反三地说,任何工程实际与课本上的罗列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实际中的情况往往更复杂,是各方面的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在做分析的时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与工程相关的课程,都需要真正地走出课堂,工程地质是这样,其他课程也是这样,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习中的观念产生了一个转变,认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在和老师同学一起到野外观察采集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很多工作是自己独立操作所不能完成的,需要老师指导,需要同学配合,经过组员之间的分工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总地来说,这次实习是成功的,我个人在这次实习中受益匪浅,更多的方面的收获是隐性的,在将来的学习中,必将逐渐体会到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更多收获。
三峡地区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