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下学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又是一年春来到。春天,总是应该计划的日子,规划一年的工作要点,计划自己要落实的重点,希望达成的愿望等等。现在,我又得为我的36个孩子谋划新学期的教学重点以及需要的手段措施。
班级现在的具体情况:
现在我们班有36个孩子,其中男孩19人,女孩17人。总体上看,大多数孩子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体现出自己的主动性。上课,孩子们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乐于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关注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特别在意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喜欢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书写、日记、朗读,这是孩子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当然也乐于在同学之间展开唇枪舌战的讨论,喜欢阅读,大多数孩子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喜欢参加各种有趣的语文竞赛,比如书写、古诗词背诵、朗读、查字典等比赛,能从比赛中获得成就感。
还有少数孩子现在的书写还比较差,字迹潦草,随笔乱画,阅读的兴趣不足,对写作不感兴趣,更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打游戏和看漫画上面,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水平的发展。也使得班级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失衡,优秀的孩子语文成绩远远超越了暂时后进生,使得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根据上面的分析所得,我觉得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点解决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积累,以及日记记录能力的逐步提高。
一、采用科学方法,帮助孩子实现基础知识的轻松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说的都是基础的重要性。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要实现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需要孩子有夯实的基础做后盾。生字的认读和识记,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科学的指导。所以,这学期学习生字词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随时随地交给孩子科学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形声字,也就是说,大多数生字都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形旁是对字义的表达,而声旁则是对读音的诠释。学习生字的时候,我们首先得判断这个字的构成方式,形声字、会意字还是象形字。如果是形声字,记忆的方法非常简单,记住形旁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基本意思,声旁大多数情况下则和读音联系在一起。学习形声字的时候,还要在预习的时候适当的思考,换掉这个字的形旁(也就是部首),能不能构成新的汉字。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伴随着词语的出现,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抄写相关的词语,学习之后再次书写词语和听写有关的词语,这样多次反复的识记和运用,让词语牢固的镶嵌在孩子的大脑中,为下一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做好准备和铺垫。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词语的教学将在课堂中反复出现,比如给一个词语更换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给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用一个词语准确地概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通过解决关键字的方式理解词语意思,等等,让每一个教学步骤都与词语紧密联系起来,让词语教学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重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为下面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抓手,实现课堂效果最大化。
教材是孩子学习的主要阵地,但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标是让孩子能够通过学习,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表达的意思,能够将学过的内容恰当地运用在日常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之中。
语文课本的重要性就表现在它是我们所学知识的载体,是我们学习的方向,给予我们学习重难点的示范性作用,所以教材无疑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材料。本学期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训练孩子们识记生字,准确把握生字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构成特点;
培养孩子的朗读技巧,通过朗读展示孩子对于课文中语言文字的体验和感悟,感知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所表达的特殊含义,并培养孩子的语感;
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获得基本的人文素养,明白我们生活的周围世界需要每一个人的关爱,资源需要节约,环境需要保护,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孩子们应该具有起码的社会公德;
通过课文这个载体,让我们在感受课文人文情怀的同时,学习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对人物动作、神态、心理、表情的描写,对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关注和描述,对植物生长情况的了解以及呈现……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课文教学中尽可能练习,并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巩固;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姿势,逐渐让孩子们学习使用钢笔写字,在写字的时候做到“三个一”,并且养成抄写词语和句子的正确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要让孩子们敢于说,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在书面表达方面,则要交给孩子写景状物的方法,如何观察小动物,描写小动物,继续学习记事的方法,初步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积累词语和诗词,能根据词语的意思试着自己去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学着查阅相关的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本学期要突出重点,要做到一课一得,要将读写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孩子们在课堂中不仅能大声读,有感情读,默默地读,还要能流畅地表达,顺畅地书写,最大化的实现读写结合。
三、进一步落实阅读,让阅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语文最大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而有之,并且两者都非常明显地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有文字,就一定能从文字中读出味道,凡是要进行具体表达,也必须以文字作为载体才行,这就是文字具有的双重功能。每一个人在适当的情况下都有表达的欲望和需要,也有从别人的经历中映照自我形象的需要。这就是阅读的作用。
阅读能帮助我们实现语文学习的一切愿望:复习巩固学过的生字词语,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会意字,他们都隐藏在字里行间,随时出现在读者眼前;很多还不认识的字促使我们立即做出判断,需要查阅字典还是询问他人,是不是形声字可以大致判断读音……大脑会根据具体情况马上进行具体分析,一刻也不闲着;或许去年某个时候学过的一个成语、一个四字词语一下子跳入眼帘,思考思考他表示何种含义,对文中的角色是什么定义;这儿出现的是我们曾经背诵过的古诗或者词句,也许是我们都知道的李白写的,或者我们还不知道它到底表达的具体意义;书中的人物形象谁是我最喜欢的,谁是我讨厌的,原因可能是他说话的方式,可能是他做出的一系列的事情,甚至有点像认识的某个人。
阅读的过程,孩子们的大脑一直在高速运转之中,认字、思考、联想、鄙视,渴望故事的结局,但愿某个人不要出错。不断地阅读,不断地碰见不同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做事方式的人物,孩子们体会着喜悦、难过、痛苦或者辛酸,心情跟着故事的演绎、人物的转变而忐忑着、起伏着,积累、分析、判断、思考也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加强着。久而久之,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知道的事越来越繁,了解的背景越来越复杂,认知水平越来越深刻。反过来,这一切,又推动着阅读宽广而深遂。
本学期,我培养孩子阅读的渠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继续推行午休阅读;
利用课堂教学的便利,不断给孩子们推荐优秀读物,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继续利用下午的德育总结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呈现精彩刺激的故事,让孩子们有一睹为快的欲望;
将课堂四十分钟与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课外读物课内共读;
将阅读与班队会有机结合,以故事会、诗歌比赛、朗诵展示会等方式促进阅读向纵深发展。
四、在教学中关注教改。
孩子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空间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孩子的观念在变,老师的观念也得不断更新。因此,在本学期,我将以一如既往的阅读有关语文教学的书籍、报刊杂志,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充实完善自我,让自己得到提高。在教学中,也力争将课堂上、课堂外生成的一些好的案例与心得记录下来,不断反思自己,让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让孩子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