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雷锋纪念馆学雷锋后感
早春的早晨细雨绵绵,薄雾详情沙一样笼罩着我们的城市。细雨挡不住我们寻找雷锋的足迹,我和徐晨越、洪钜翔、李铎、赖辰宵、俞泽龙相约到"杭州雷锋纪念馆"参观。
雷锋纪念馆在山水人家小区会馆二楼。馆藏关于雷锋叔叔的资料达40余种4000余件,我看见国家领导人陈云爷爷的题词:雷锋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向他学习。我还看见雷锋生前的照片、报道、雷锋日记以及纪念雷锋发行的宣传画、书籍、邮票、瓷盘、纪念章等,看着看着……雷锋叔叔在我心中的印象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了: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一声绿色的军装,一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
离开雷锋的日子已经很久很久了,为什么他还活在人们的心中呢?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雷锋叔叔用"钉子"般的钻劲,抓紧每一分钟刻苦学习。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认真干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的休息天在学校、工地、车站……的助人为乐中度过。勤俭节约的生活精神,打满补丁的鞋袜还不舍得丢……
雷锋叔叔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他的形象和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腰沿着雷锋叔叔的足迹,学做小雷锋。
观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感 3月4日,“学雷锋日”的前一天晚上,系里组织了一场电影,电影的题目叫做《离开雷锋的日子》。影片讲述的是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在雷锋逝世后的日子里,缅怀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也许许多人都知道,乔安山正是那位意外撞死雷锋的战士。在这一系列人物自己内心纠结与矛盾中,影片不仅巧妙地渲染了雷锋伟大的精神,更让我们体会到了雷锋虽然走了,但雷锋的精神永垂不朽,为一代又一代的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感人至深!
而我感触最深的却不是这一点,恐怕准确的说,更能引起我共鸣的并不是雷锋精神,而是乔安山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助人为乐而遭遇的事儿。从拒绝给客运站站长开后门而被调职到救死扶伤却被受害者诬为肇事司机,再到公路上假装救急而拦车抢劫的团伙,几乎所有人的感叹都是“好人难当,好事儿难做啊!”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事儿也有其时代背景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公有制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如老乔儿子所说“这个社会,人人想着挣钱,谁还想雷锋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富裕了大家,但咱们用的那一套资本主义的路子也带给了我们资本主义的利己观念。从当今社会关注的八零后的“反叛”到九零后的“自我为中心”,日益尖锐的道德缺失的问题正在为我们敲响警钟。
也许有人会申辩,不是我们不愿意助人为乐,而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做好事难啊!这话不假,这样的例子也不少,但如辛勤的农夫不会因为土地的贫瘠而放弃播种一样,如果人人报着一颗赤诚的心来助人为乐,如果我们是有心而为之,那么,偌大一个世界,何愁没有助人为乐的机会呢?难道在聪明的现代人会难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吗?
有时也会想,要求每个人都有一颗尚善的心未免有点柏拉图式,但转而又想,正是我们大都抱着这样的想法,从而“随波逐流”,雷锋的精神才会被无情地遗忘。保持“中庸”和“静观其变”是许多国人一贯的作风,怕惹麻烦这其实也不能算是过错。而正如十三亿人团结的力量所见一般,这样的风气肆无忌惮的蔓延开来,我们的名族,我们的国家就只能是臃肿不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许多人盛传资本主义那一套好,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归根结底,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这个底蕴深厚的国家有其独特的个性。那些个多多少少被西化的人们,请保留我们名族那一份可敬的个性,记住被千万伟人所验证的古训,“上善若水”。小者细微之处行善,拾起一枚碎纸诸如此类;大者行善却如流水一般,并非刻意而为之,正如水流所经之地,干净无暇,是在生活之中的每一处,只要看到了,就请停住你的脚步,伸出你的双手,不用漠然的眼神关注,而尽自己一份薄力而助之。这也许正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修养。
但愿所有人可以尚善而修身,作为中国的个性与气质,一代代传承下去。在弱者面前,至少心动,至少抱着一颗暖人的心。
在“学雷锋日”,向可爱的雷锋叔叔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