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5月28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将迎来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天下,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就有了后来赛龙舟的风俗。百姓们把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的饭团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粽子。于是每年农历5月5日就被定为端午节。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赛龙舟、办诗会,来纪念屈原,庆祝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曾经最热闹的活动,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我们似乎不再眷顾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些西方节日。当我们还沉寖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2006年,韩国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听了这些,你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而如今,这个我们过了2000多年的传统佳节眼瞅着成为了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是怎样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文化内涵丰厚,它们留存着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须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学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大家共同传承,并且发扬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秦国侵略,心如刀割、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五月五那天他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抱着石头,投进了汨罗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把准备的饭团和鸡蛋等食物:“噗通、噗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赛、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风俗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彩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成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文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辣色的香囊。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马上要端午节了,今年我要学会用一个新本领--包粽子。 端午节现在似乎只是个简单的节日了,吃粽子,吃完了,端午节也就完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既然是传统就还有着相应的文化。我们在过节的时候只忙着吃了,却忽略了相关的文化。为什么要吃粽子?它有什么背景?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挖出文化来,我们要静下心来,去发掘,结合地方特点、时代特征去创新!如果我们继续忽视传统端午文化,可能不久的将来连吃粽子的传统也会丢了,现在不是有许多年青人都不知如何包粽子了吗?因此有必要大呼一声:捍卫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记念伍子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已过,相关的话题却还很多,在诸多言论中,屈原和粽子是两大热门词语。端午节当然与屈原有关,也是要吃粽子的,这是我们的老传统,祖宗的东西,还是不要轻意丢弃的好。问题是,我们说了说屈原、吃了吃棕子,是不是就真正的明白了端午节,是不是就真的传承了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当然,不管端午节到底是起源于什么,但端午节要纪念屈原和吃粽子,看来是没什么错的。那么,我为何又说“端午节不只是念屈原、吃粽子”,是不是故弄玄虚呢?其实不然。之所以要说这样的话,只是因为今天国人对端午节内蕴的淡看和不解让人感到痛心,更对端午节成了单纯的口腹之欲感到无奈。 端午节之于中国人,其实远远并非只是念及一下屈原那么简单。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是因为历代中华民族对屈原爱国精神的敬服,以及对他为理想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情操的歌颂。国人历来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推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忧民情怀,欣赏“还我河山”的豪迈与悲壮。这一切都说明中华民族对家国河山的民族大义看得很重。古人们创造了这些节日,来纪念这些忧国忧民,为民族献身的人,表达着自己的文化价值取舍观。今人过这些节日,当然是对这种大义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说起吃粽子,就更是没有丝毫的文化传承可寻了。如今的粽子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极尽口腹之能事,粽子的口味变新了,我们对传统的口味也变了。现在的人们,除了国家的法定节日和情人节等热门节日,有多少人记得端午节?当然可能也是有不少人知道端午节,可又有几个人明白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就涉及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问题。端午节,我们都吃粽子,但我们中有多少人想到屈原的精神对于民族的意义,又有多少人了解粽子曾经所指代的先民的心灵家园和他们的心路历程?所以,如果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还不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保护理念,那么,我们在背离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会被民族传统文化抛弃。 端午节本是中华民族为纪念诗人屈原而来。但是,2004年中韩发生端午节申遗之争,并以韩方最终胜出尘埃落定。在国人上下沉浸在端午节而美食的时候,韩国这一申报,实在是在心里洒了一把盐面。但我们也没有必要为韩国申报了我们的节日而耿耿耿于怀,更多的是说明韩国也是我们中华的一个支脉吧。在这一事实面前,需要的是尽快唤醒我们对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宏扬,让屈原热爱祖国的思想在我们及下一代人中间能得到不断的延续。 在这个日子里,想说的是: 屈原,人们会永远记住你, 为了风雨中的祖国 , 在只膜拜权势的人群中,你的高洁,你的清白, 在黑雾弥漫的朝廷里,你的正直,你的忠贞, 在冷漠、诬陷、迫害交织成的罗网中 ,你不屈的《离骚》,你绝世的《天问》, 在危急的祖国和受难的苍生中,你不计个人的安危、荣辱,不叹自己的流落漂零。 你痛苦的是被焚毁的故都 , 你抗击的是狂风暴雨, 你慨然地面对的是沉重的命运 , 你独立于苍茫的暮色里 仰天长啸 , 你穿行于荒草蓬蓬的湖畔低头苦吟 。 山河破碎,你的心破碎。 一道眩目的霞光 ,从汨罗江上腾空而起 , 穿越千年的时空 ,永不消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