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端午节300字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喂饱鱼蛟虾蟹,让它们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在我们长寿之乡如皋,至今也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从河边采来新鲜的芦苇叶,清洗干净,先放在水里煮一煮,同时把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后晾干。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在里面放入糯米,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奶奶还喜欢根据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红枣、红豆、火腿等“点缀”。那些穿着绿衣的粽子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中就已飘荡着苇叶的清香,馋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个吃起来。
端午节前夕,奶奶还会特意买来艾叶,挂在门上获放在柜子上,妈妈则要替我佩戴五颜辣色,香味四溢的香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个危险时期,很多人都会生病。而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着辟邪驱瘟的神效。
我爱上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哈哈,又到一年粽子飘香时……
农历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端午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年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门上插艾草或者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赛龙舟......
今天早上,为了体验节日的气氛,妈妈带我去逛家乐福。一到家乐福,已经有比较多的人了。有头发白花花的老爷爷、老奶奶,有体格健壮的年轻人,还有活蹦乱跳的小孩子。我和妈妈顺着通道往里面走,发现和往常不一样的是超市里面有一个大大的柜台,上面用纸板做了一条祥龙在云里飞的装饰图案。柜台上的主角当然是粽子、皮蛋和盐蛋了。我上前一闻,"粽子的香味真的很香。"我说。粽子的品种很丰富,有豆沙、蛋黄、板栗、卤肉等口味。人们正在挑选自己喜爱的品种。除了采购粽子,还有的人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如:西瓜、桃子、苹果......还有的人采购鲜肉等。
离开家乐福,妈妈又带我去了菜市场。菜市场里很热闹,那里的人不用说,你就知道一定很多。水果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新鲜水果,有绿绿的西瓜、红彤彤的车厘子、又粉又大的桃子......妈妈看了很多家,后来找到了一家,买了两斤新鲜的桃子。
端午节有个习俗-洗中药水澡。妈妈告诉我:洗了药水澡可以避免蚊虫叮咬,身体会感觉很舒服。于是我和妈妈又买了菖蒲、艾草、青蒿。
这是我过的端午节,你又是怎么过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辣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犹如天花乱坠。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