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的调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向专业协会或社团标准过渡。与此同时吸纳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满足企业的需求。需要指出的是:行业标准向协会标准的过渡涉及到国家标准化政策的改革。我们应当关注国家标准化政策改革的最新动向,并借鉴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有序、稳步地推进这项工作。
—— 重视焊接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标准在未来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国际标准的需求和依赖明显增加。因此,培养一支外语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焊接标准化人才队伍十分重要。今天的国际标准变化迅猛,要想保持我们的标准体系与之一致,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队伍。中国焊接行业如果要在今后的竞争中抢得先机,抢占标准制高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而人才是其中的首要条件。
(四)焊接认证与合格评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 焊接认证体系的完善
目前,焊接领域内的国际认证包括人员认证和企业认证两部分。事实上,目前IIW执行的这两部分认证都起源于欧洲。
焊接人员的资格认证因为和教育、培训密切相关,所以两项工作联动进行。如焊接人员在经过培训后经过必要的考核,证明其知识和技能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要求,就予以认证。所以,焊接人员的认证工作在国际上普及较早。
我国在启动国际焊接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时,也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目前我国的CANB已经取得了4个类别焊接人员(焊接工程师、焊接技术员、焊接技师和焊接技士)的认证授权,获证人数达上千人。
焊接企业认证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ISO 9000的质量保证原则,依据国际焊接质量要求标准(ISO 3834)对企业焊接能力进行确认。这套认证体系涉及到企业焊接质量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和一系列焊接基础条件,如:焊接管理职责分工(ISO 14731)、焊工技能评定(ISO 9606)、焊接工艺规程和评定(取代ISO 9956系列标准的ISO 15607-ISO 15614)、焊接缺陷分级指南(ISO 5817)等等。和人员认证相比,企业认证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认证体系。企业认证在欧洲国家开展得比较普及。从发展的趋势看,企业认证也将和人员认证一样,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在国际范围推广、实施。
此外,在国际焊接学会(IIW)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内部,最近相继成立了环境选择委员会和环境工作组。这些机构主要从事焊接领域有关环保安全方面的研究。而国际标准化组织也相继颁布了一些有关焊接烟尘测试方面的国际标准。这些迹象表明:未来的认证范围很可能还会延伸到焊接环境方面。
鉴于认证在未来市场中的积极作用,我国的焊接认证体系应当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做通盘考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 建立我们现有焊接人员认证与国内产业部门(或行业部门)持证焊工的互认机制,使我们的认证得到政府和有关各方的认同;
—— 加强国际上焊接企业认证的动态跟踪,掌握其最新动向,并作好应对的准备。
2 合格评定程序的建立
按照WTO/TBT的定义,合格评定程序是指直接或间接用来确定是否达到技术法规或标准的相应要求的任何程序。其中包括取样、测试和检查程序: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程序;注册、认可批准以及它们的综合的程序。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有规范的合格评定程序,对某些产品,只有通过合格评定才能获准进入市场。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我国正在进行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在未来的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中,合格评定程序是标准实施的主要保障,它构成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的调整要求,按照WTO/TBT的原则,建立贴近市场需求的合格评定程序。
(五)焊接信息体系建立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高。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创新活动无一不与其获取的信息密切相关。这就对现代工业的支持机构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焊接行业由于本身具有开放、分散的特征,信息的资源、获取方式及准确性评估、分析整理都显示出很大的难度。长期以来,焊接行业的信息工作处于一种被人忽视的状态。从长远角度看,这种状态对于行业发展十分不利。建议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并着手进行下述几方面工作:
—— 建立常规的行业信息数据库;
—— 建立正常的信息资源和采集渠道;
—— 建立动态跟踪、实时更新机制。
总之,焊接行业的信息工作应当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按照“局部着手,兼顾整体,循循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力争做到面向市场,服务于政府决策和企业需求。
四 结语
1 焊接已不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加工技艺,它已发展成为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工程工艺科学。焊接在未来工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无法取代。
2 中国焊接行业面临着“从弱到强”的发展课题,技术创新和支撑体系建设及完善是今后发展的关键。
3 中国焊接行业的“创新与学习”充满着艰险,代价亦是高昂的,而回报无疑是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