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过程中,关于“您认为当前影响大学生积极进取、奉献社会的最大障碍是什么?”38.9%的同学认为是自身意志力不强;26.8%的同学认为“不肯吃苦”或“依赖心理”是最大障碍;17.7%的同学认为是“无远大志向”或“社会责任感欠缺”;有15.6%的同学认为是“社会不正之风影响”等。大多数同学是从剖析自我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关于影响同学们确立人生理想与目标的诸多因素中,按选择比例高低顺序依次排在前几位的为“社会现实”、“父母家庭”、“学校教育”、“同龄人影响”等,其中“同龄人影响”所占比例仅为3.3%,远远低于前几项。相比较而言,社会现实和家庭因素对青年学生人生目标及价值观的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与此同时 “同龄人”的影响力在降低。
3.希望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同时感到责任能力与责任意志还需培养
调研中,多数同学重视“责任”、“家庭”(如图1所示),希望成为责任感较强的人,不仅重视家庭,也心系国家的强大与社会的发展。在他们看来,有责任感的人应对家庭负责任,对社会尽义务、做贡献。关于“您的优点是什么?”同学们的回答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有责任感”(如图2所示)。调研结果显示,68.5%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也有27.5%的同学认为自己当前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度为“一般”,社会责任感不够强。关于社会上曾经出现的“‘80后’、‘90后’青年责任意识淡化”的评价,55.6%的同学明确表示“不认同”,并以事实加以佐证(如5.12汶川大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青年人的突出表现);当然也有32.5%的同学对此评价“不反对”,认为“的确有许多青年人有如此表现”。多数同学认为他们的责任能力还不够强,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尤其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易逃避、妥协,责任能力与意志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培养。
4.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有时道德行为与认知不协调,还需呼唤“宽容与奉献精神”
考察“90后”大学生生活中的道德观,我们感到,同学们普遍具有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理念,他们中许多人的道德认知水平也较高,但同时也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不一致、不协调问题,即知与行之间会有偏差出现。同学们普遍认为诚信、宽容、助人、奉献精神是当代社会应提倡的美德,也是青年人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调研中,92.7%的同学认为一个人讲诚信“非常重要”或“重要”,仅有4.2%的人认为是否讲诚信并不重要。89.9%的同学表示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并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
在对同学们实际道德行为的调研中,有59.9%的同学表示当周边的一些人不讲诚信并可能从中获得某些利益,自己不会因此动摇讲诚信的信念;40.1%的同学们对此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动摇,分别为“偶尔会动摇”、“经常会动摇”及“会动摇”。由此看出,一定比例的“90后”大学生,其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会出现不一致,他们的道德意志还不够坚强,道德信念还不够稳定。关于导致部分青年道德缺失的原因,被调查大学生中有42.4%的人认为是由于“自身修养不足”,有37.1%认为是“社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会不良风气与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是学校教育的不利或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等。针对于当前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40.3%的同学认为目前影响高校德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教育内容抽象,与社会现实衔接不紧密”;36.4%的同学认为是“实践环节不足”。
在谈到当代青年人有待进一步加强的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首先是“宽容精神”的培养,其次是“奉献精神”,此外还有“合作精神”、“钻研精神”及“实干精神”等(如图3所示)。在现实生活中“90后”大学生大多没有生活的负担,思想较开放,行为选择中彰显个性,有时群体中的协调与合作会面临一些障碍。他们认为生活中 “宽容”与“奉献”的品性与精神正是他们价值理念中较薄弱的环节,在希望别人多一些宽容与奉献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懂“宽容”、讲“奉献”的人。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理想及道德等不同层面的考察与调研,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90后”大学生的率真与坦诚,感受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同时也感受着他们平和、务实与自信的心态,他们重视心灵世界的充实与满足,勇于正视自我的薄弱与不足。当然“90后”大学生也正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想与行为的困惑,感性与理性的徘徊与抉择。他们优点突出,个性鲜明,同时他们的困惑、矛盾与薄弱之处也显而易见,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引导。
第一,总体而言,“90后”大学生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其生活价值理念与当今社会核心价值取向趋于一致,也基本符合国家、社会及家庭等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期待。但也有一种倾向是不容忽视的,即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目标不够远大,过于平俗化,导致其前进动力不足,自我发展及潜能挖掘可能受到阻碍,最终会影响其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第二,一定比例的“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人生目标不够清晰,有迷茫感,对于进入大学后的生涯规划认识不足,易随性而为;一些同学在对待学业与其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系上较困惑或存在一定误区;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问题,也是大学生中比较典型的现实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深入研究,目的是在青年人出现迷茫与困惑的时候,能够给以科学而正确的引导,及时帮助他们找准生活的方向,使他们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
第三,要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认识的“可塑”性,对大学生“知行不一”问题,加以重点关注与深入研究。引导大学生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培养,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以及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四,社会现实以及家庭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当前学校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面临质疑。
“90后”大学生置身于科技高速发展、信息传播如此便捷的现代社会生活之中,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对他们而言最具诱惑力及说服力,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现实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力呈扩大与上升趋势。家庭影响不言而喻,亲情之重,耳濡目染,尤其是对于看重“家庭”的“90后”大学生,家庭的影响和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由此家庭教育也应讲究科学、全面、理性以及以人为本,父母的教育角色和地位在现代社会中将被给予较高期待。而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保守、僵化以及过于理想化的教育模式与现实社会严重脱离,教育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学校教育只有与社会现实以及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与作用。笔者认为,重视现实性、实践性与实效性,是学校教育彰显活力并摆脱面临质疑的尴尬境地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