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sen注意到,在那些拥有大量现金流的企业中,为了不将现金流分配给股东,管理者更倾向于实施并购活动。自由现金流与并购的关系可以从2个角度理解:(1)拥有大量现金流的企业,为了不使现金流流出企业,会实施低效益的并购活动。(2)大量的现金留存于企业内部时,由此造成的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会降低公司的价值,因此,那些存在大量现金流的企业很容易成为收购目标。Jensen对此总结为,并购既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冲突的证据,也是该冲突解决的一种方法。
Lang. et al(1991)从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的股票收益角度来检验自由现金流理论,研究发现,收购方的股票收益与自由现金流显著负相关,其结果支持Jensen的观点。Hanson(1992)从公司的成长机会与公司资源的匹配角度来度量自由现金流,将总体样本分为,公司具有大量现金流但不具有良好成长机会和公司具有良好机会但不具有足够现金流两类。其实证结果支持了Jensen的观点,即只有当管理者一心想要花掉现金时,才会将现金流与公司规模相联系起来。
同样是针对自由现金流,Myers & Majluf(1984)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公司内部充足的自由现金流,会避免由于内部资金不足以及外部融资受限制,而放弃某些具有正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因而充足的自由现金流对股东是有益的。
针对自由现金流利弊的争议,Heaton(2002)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指出自由现金流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它依赖于管理者的自信程度与投资项目的良好程度这两个变量。具体而言,当管理者足够自信,投资项目具有正的净现值时,自由现金流对股东是有益的;当管理者足够自信,投资项目具有负的净现值时,自由现金流会损害股东的利益。虽然Heaton(2002)的模型简单巧妙,但缺乏实证性,仍然是该研究的缺陷。Malmendier & Tate(2005)则实证支持了Heaton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内部自由现金流对股东价值的影响关系。
在另一篇Malmendier &Tate(2008)的经典文献中,他们认为,就总体平均而言,任何情况下,当公司内部具有充足资金时,过度自信的CEO所实施地并购活动,其收益都要相对低于非过度自信的CEO。
在Jensen的研究基础上,国外学者对自由现金流的利弊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探索该理论的适用边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自由现金流理论文献综述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