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理论过度自信文献综述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大量认知心理学的文献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人们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Gervaris. et al (2003)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关于主观概率测度的研究也发现确实存在过度估计自身知识准确性的情况。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还发现某些职业领域往往与过度自信的联系更为密切,如外科医生和护士、律师、投资者和经理在判断和决策中会存在过度自信特征。Grifin. et al (1992)发现人们在回答中等到极度困难的问题时,倾向于过度自信;在回答容易问题时,倾向于不自信。人类1号染色体上一段序列的基因生物学分析
Frank(1935)发现人们过度估计了自身完成任务的能力,这种过度估计随着个人在任务中的重要性而增强。Kunda(1987)指出人们期望好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高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概率,甚至对于纯粹的随机事件有不切实际的乐观精神。过度自信的人往往有事后聪明的特点,夸大自己预测的准确性。尤其在他们期望一种结果,而这种结果确实发生时,往往会过度估计自己在产生这种合意结果中的作用。Daniel. et al(1998)认为成功者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知识的准确性和个人能力,这种自我归因偏差会使成功者过度自信。
金融学者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过度自信等理论应用于金融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3.2 国外学者对高管过度自信理论的实证检验
Roll(1986)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导致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管理者过高的估计了并购的协同效应,高估了并购的收益,低估了并购的风险,导致其为目标公司报价过高。理性的投资者能够识别管理者的这种非理性行为,作为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的惩罚,他们会看跌公司的股价。因而在此类并购事件宣布时,并购公司的股价会显著下跌,进而导致了较差的并购绩效。Roll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管理者自大假说理论(Hubris Hypothesis)—也就是过度自信理论的前身。尽管该理论合乎逻辑,但缺乏实证支持,仍然是该理论的不足。
由于过度自信概念属于心理学领域的个人特质范畴,本身具有难以度量性。近几年随着学者们对过度自信度量手段的不断丰富,管理者过度自信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Heaton(2002)使用了一个简单模型,分析指出,当管理者是过度自信的并且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认为资本市场低估了本公司股票的价值。所以当必须依靠发行股票进行外部融资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高估项目的投资收益,进而导致其投资于具有负的净现值的项目。www.751com.cn
在该模型中Heaton将自由现金流与管理者过度自信相结合,分析认为,自由现金流对股东的利弊,要依据管理者的自信情况以及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而定。具体而言,当管理者是过度自信的,并且公司具有正净现值的投资项目时,自由现金流的存在可以减少,因为内部资金不足而被放弃的具有正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此时自由现金流对股东是有益的;当管理者是过度自信的,并且公司具有负的投资项目,自由现金流的存在会使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易投资于该类项目,因而损害股东的价值,此时自由现金流对股东是有弊的。
Malmendier & Tate(2005)是既Heaton(2002)之后另两位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作出贡献的学者。他们以福布斯500强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投资决策扭曲之间的联系。以管理者是否持续未能减少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