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律论文 >> 正文

非法集资案应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更新时间:2014-9-23:  来源:毕业论文

非法集资案应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摘要:非法集资案最终不能归还的资金主要掌握在出资人手里,并不是在集资人手里。非法集资案没有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集资人归还生产经营性债务及其利息,就是为了生产经营活动。对此,司法实践中常常发生误解,从而错误认定非法集资案的性质。
关键词:非法集资;事实错误;非法占有
非法集资案的结果公布后,经常引起较大争议。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争议焦点。由于非法集资案过程复杂,加上司法解释和司法性文件的内容并不明确,容易出现误判,问题集中在《非法集资司法解释》第四条第二款第(一)项的适用上。

非法集资案一般分为初期,发展,衰退,崩溃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集资人在不同阶段获得集资款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在初期阶段,往往只在亲戚朋友熟人小范围内进行集资,此阶段集资规模相对较小,还本付息压力不大,集资相对容易。初期阶段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获得高利息收入会扩散到社会上,更多的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加入进来,从而进入发展阶段。此阶段后期有闲置资金的人蜂拥而来,生怕集资人不愿收自己的钱,想方设法与集资人搭上关系。此阶段集资人不担心借不到钱,甚至手头有大量的余钱可供自己使用。然而,好景不长,集资人能筹集到的资金总额毕竟是有限的,集资行为达到顶峰后,再扩大集资规模自然会遇到困难。当返本付息出现延时迹象时,就会被一部分高利贷者敏锐地最先觉察到,他们不会再借钱给集资人,并且会最早悄悄地逼集资人还债,企图首先抽回自己的全部出借款,甚至二十四小时贴身跟踪集资人,给集资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接着非法集资就会进入衰退阶段,由于还本付息压力大,资金来源逐步枯竭,再融资的空间小,集资人获得资金的难度增大,此时集资人只得提高利率借款,甚至采取欺诈的手段,借款被迫几乎全部用于返本付息。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持续时间短,接着进入崩溃阶段。在崩溃阶段,随着集资人返本付息的难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出资人信心崩溃,出资人疯狂了,为了收回自己的本息,出资人开始从集资人家里和工厂里搬走所有值钱的东西。集资人在巨大还债压力下,也疯狂了,开始不计后果地提高集资利率,甚至不惜采取欺骗手段进行借钱集资,企图挽回局面文持下去,但终因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迅速崩溃。众多的高利贷出资者无法收回本息后,群情激愤,引发群体上访事件,非法集资案就此案发。

上述非法集资的发展进程,只能给人一种轮廓模糊的认识。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笔者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研究非法集资的发展进程及其http://www.751com.cn规律。其中基础数据设定为:总集资期限为49个月,利率始终不变,前48个月顺利实现还本付息,第49个月资金链断裂而崩盘。第一期集资规模是6000万元,全部投入实体经济后,就不再扩大生产经营,企业家无挥霍转移资金行为,以后的集资只是为了6000万元高利贷的还本付息。设定每月经营收入扣除成本(利息除外)可产生利润200万,还本付息周期为一个月,月利率为5分,每月还本付息所需资金通过集资解决。计算公式:当月集资数=前月集资数+前月利息—前月经营利润数。单位:万元。

月份数:1 2 3 4 5 。。。。。。。。。。。。。45 46 47 48 49
第1月至第48月利润数:200。。。200。。。200。。。200。。。200。。。。。。。200

第1—49月利息数:300, 305,310.25,315.76, 321.55,327.6, 334.0,
第1—49月集资数:6000,6100,6205,6315.25,6431.01,6552.56,6680.19,

利息数:340.71, 347.75, 355.13, 362.89, 371.03, 379.59, 388.56,
集资数:6814.20,6954.91,7102.66,7257.79,7420.68,7591.71,7771.30,

利息数:397.99, 407.89, 418.29, 429.20, 440.66, 452.69, 465.33,
集资数:7959.86,8157.85,8365.74,8584.03,8813.23,9053.89,9306.58,

利息数:478.60, 492.53, 507.15, 522.51, 538.63, 555.57, 573.34,
集资数:9571.91,9850.51,10143.04,10450.19,10772.70,11111.33,11466.90,

利息数: 592.01, 611.61, 632.19, 653.80, 676.49, 700.32,
集资数:11840.24,12232.25,12643.86,13076.05,13529.85,14006.34,

利息数: 725.33, 751.60, 779.18, 808.14, 838.55, 870.47,
集资数:14506.66,15031.99,15583.59,16162.77,16770.91,17409.46,

利息数: 904.00, 939.20, 976.16, 1014.96, 1055.71, 1098.50,
集资数:18079.93,18783.93,19523.13,20299.29,21114.25,21969.96,

利息数:1143.42, 1190.59, (1240.12)第49个月
集资数:22868.46,23811.88,(24802.47)第49个月

从模型中的数据可见,集资人从出资人手里借贷6000万元之后,若利润不足以支付高利息,高利贷环境下还本付息,每月需要通过集资来偿付的债务数额将呈几何级数增长,最终崩溃时,债务从第1月6000万元增长到第49月24802.47万元的惊人程度,这个天文数字的集资债务足以压垮集资人生产经营的全部努力。

非法集资案中的还本付息,实际意义一是债权人发生了转换,二是延续了生产经营活动,债务仍然是旧债及其利息,并没有增加新的债务。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利息的存在,还本付息,表面上会增加集资人的债务。然而,利息作为旧债的孳息,是旧债不可能分割的组成部分,故增加的债务(利息部分)也是旧债。从上述模型看,集资人第一期集资款是为了生产经营活动;第二期集资款是归还第一期生产经营债务及其利息,目的也是为了延续生产经营活动;第三期集资款是归还第二期生产经营债务及其利息,目的也是为了延续生产经营活动;……显然,对于集资人而言,最终不能归还的第四十八期集资款及其利息数,同样是为了延续生产经营活动而集资的,由于没有人肯借钱给集资人崩溃。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如果不再非法集资用于还本付息的话,后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由此可见,初期集资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为了还本付息而发生的后期集资款,同样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故应认为模型中全部四十八期集资款,每期都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

设定模型中利润数每月300万,48个月利润总数为14400万元,利润与利息抵消,全部48期的集资金额都是6000万元,第49个月崩盘时最终不能归还的金额也是6000万元。第一个月6000万元集资款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其后每月集资6000万元还本,目的就是延续后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当然也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设定模型中利润数每月为0,第49个月最终崩盘时不能归还的债务总额为6000*(1+5%)*(1+5%)。。。(1+5%)=62407.62万元,这个不能归还的金额与最初的集资数额6000万元一样,同样都是基于生产经营活动集资的。此情形中,集资人实际占有出资人的本金金额为6000万,在最终不能退还的集资款总数62407.62万元中只占9.6%,其余90.4%是利息,利息都不在集资人手里,而是经过集资人的手转移到了另一部分出资人手中。

从模型数据分析最终崩溃时,本金6000万元扣除集资人支付的利润9600万、14400万或者0,集资人真正占用出资人资金数目,与最终集资人不能归还的债务金额相比,要么为零,要么只占很少比例(9.6%)。这个很小比例的数据表明,集资款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从一部分出资人手里转移到了另一部分出资人手里,并不是在集资人手里。然而案发后,司法机关全力施压集资人退钱,是犯了方向性错误,走进了死胡同。这就是为什么非法集资案处理难度大的根本原因。

在非法集资案中,受益的是出资人,受害的是另一部分出资人。受害人离受益人只一步之遥,集资人还本付息了,出资人就是受益人。高利贷高风险,为了高利息,出资人如同赌徒一样,自愿参与非法集资这种赌博游戏。有人对此可能有疑问,非法集资的初期,集资规模、范围都相对有限,主要是针对亲戚朋友,此时赌博特性表现并不明显。然而,随着非法集资的规模、范围的迅速膨胀,最初的一批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了,就无法决定非法集资的性质了。社会上的多数人参与,这些人原本与非法集资人并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就是冲着高回报、短期限而来的,此时非法集资表现出明显的赌博性质。愿赌就要服输,赌输了就上访闹事,实属无理取闹。获得高利息时,不曾想到政府;血本无归时,有何理由找政府?因此,非法集资案实际上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出资人、集资人都是非法集资案的参与者,最终不能归还的集资款数额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流向了出资人,要退钱也主要是获得高利息的出资人退钱,故出资人、集资人都应对非法集资案负责,而不是由集资人单独负责。然而,许多人本能地将没有被还本付息的人当作被害人,这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在非法集资案中,集资人存在某种欺骗行为,是很平常的情形。其中的欺骗不能孤立地看待,而要放在非法集资案整个背景中去审视,否则就容易出现误判,认识产生偏差。以上述模型为例,由于集资规模不断地增加,需要向更多的人集资,向他人借贷时必然要找个恰当理由,扩大再生产,开办新的投资项目等等就是合乎情理的借贷理由。还有就是集资人要给出资人一种很富有,项目赚大钱的印象,这是非法集资过程中必须要营造的氛围。不然的话,如实告诉出资人,借贷就是为了还本付息,是为了拆东墙补西墙,就不会有人借钱给集资人。没有非法占有目的集资人,采取某种欺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是很平常很普通的情形。因此,欺诈取得的集资款,只要是用于先前生产经营性债务的还本付息,以文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应当认定集资人是为了生产经营活动而集资的,进而排除集资人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

非法集资案中认定集资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适用最多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非法集资司法解释》第四条第二款第(一)之规定。第四条第二款: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还本付息算不算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如前所述,凡是为了归还生产经营性债务及其利息的,都应当认定集资人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可是,有许多办案单位和承办人员认为拆东墙补西墙的用于还本付息的集资款,不认为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这其实是对案件事实的严重误解。这个事实认定上的重大错误,导致办案单位和承办人适用了前述司法解释之规定,进而错误地认定集资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演变成了集资诈骗案,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变成了法定最高刑为死刑。这是非法集资引起广泛争议的根源之所在。

关于非法集资案中的“资金黑洞”的问题。出资人对获得的利息数额,通常不讲实话,承认了要退钱,经济要受损失,加之非法集资案件时间跨度长,容易隐瞒获利真相。为了利益最大化,出资人对司法机关陈述的获利数,常低于实际数。出资人人数众多,许多人对自己的获利数有所隐瞒,与集资人所说的出资人获利情形差距较大,操作中又大多只能按出资人承认的获利数计算,自然就形成了集资人手中有大量资金去向不明的“资金黑洞”。司法人员通常认为这个“资金黑洞”是集资人不讲真话,隐匿、转移资金的缘故,甚至认为集资人是“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情形,从而穷尽所有追赃的手段,甚至对集资人许诺全额退赃可免死刑,结果仍然是收效甚微,让司法人员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所谓“资金黑洞”的大部分资金,一般都不在集资人手里,而是在出资人手中,全力找集资人追赃,当然是犯了方向性错误,效果不理解或者没有效果是确定的。

综上所述,首先非法集资案的还本付息,只要是为了生产经营性债务及其利息而进行的集资行为,都应当认定是为了生产经营活动,排除成立非法占有的可能性。对《非法集资司法解释》第四条第二款第(一)的适用,要准确把握“集资后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内涵。其次,即使有“资金黑洞”的存在,也不允许想当然地作出是“集资人隐匿资金”或者“拒不交待资金的去向”的判断,出资人隐匿所得利息的可能性是现实存在的。出现这种情形时,应当作出有利于集资人的认定。再次,凡是拟判处死刑的集资诈骗案,必须要有确凿证据证明集资诈骗金额被集资人非法占有了,从严把握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文稳不应成为降低标准的理由。当务之急,防止上述事实认定错误的发生,正确把握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非法集资案应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