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一、引言
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时常对外开放不可逾越的阶段,不过,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经济和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呈单边升值的趋势,学术界围绕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研究。陈雨露教授(2006)对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本币升值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贸易收支顺差、金融帐户顺差、GDP增长率等是影响本币升值的关键因素。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王耀中、刘志忠(2004)运用绝对优势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币升值有利于提高本国的社会福利,但是,本币升值也会抬高中国制造的成本,削弱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加剧国内产品市场的竞争性。
人民币升值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审时度势,把握好利弊,才能有理有力有节地从容应对。
二、人民币升值的现状
(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的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目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升值压力来源主要来自于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最先由日本提出,后来得到美国的响应。由于我国与美国贸易之间存在大量的顺差。中国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占据了美国的大量市场。日本由于多年经济疲软,国内需求不足,也将其原因归罪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于是开始在国际上流行开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的增长,大量的国际游资也开始进入中国。其次为购买力评价理论说。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 K.G.Cassel) 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 。
卡塞尔认为:一国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需要用外币在外国市场上购买外国人生产的商品与劳务。所以货币的价格取决于它对商品的购买力,一国货币对外汇率的。
升降则反映该国货币在国内市场上购买力的大小。因此,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由两国货币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比率决定,购买力比率就是购买力平价。一国汇率变动的原因在于购买力的变动,而购买力变动的原因在于物价变动,这样,汇率的变动归根结底是由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的变动所决定的。在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汇率基本于购买力平价吻合,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则与购买力平价差别较大。西方根据此理论计算得出了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结论。同时,由于中国的经济不断的增长,币值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是上升的。日本和韩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 阶段都经历了货币升值的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也快速增长。长期以来,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都处于双顺差状态。投机性资金的流动量很难把握,一般认为国际收支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是个衡量指标。 1990~2001年期间,净误差与遗漏均为负值且明显增大,从1990年的31亿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223亿美元,这表明资金外逃,且规模越来越大。2001年,净误差与遗漏发生剧变,出现了78亿美元的正值,即资金净流入;2002年上半年又有47亿美元的正值。更重要的是,金融项目下的“其他投资”(主要是借贷) 在2001年上半年还是负34 亿美元,但2002年上半年己是正218亿美元。一般来说,国际收支顺差必然会对本币产生升值压力。但为了文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央行大量买进美元,造成外汇储备进一步攀升。人民币的汇率从长期看也存在生升值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的宏观意义
1、认识人民币平衡价格,实现内外经济的均衡。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的确有所低估,但没有人能够精确地说出被低估的幅度,因为各种经济模型研究可以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而人民币渐进式的升值进程将有助于政府和市场及早发现人民币真正的“平衡”价格,从而更好的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缓解贸易平衡压力,减轻宏观经济可能的风险。人民币升值虽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巨大的差额问题,但是有利于压低国内低效益产品的过量出口,释放升值预期,放慢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减轻宏观经济潜在的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和因外部动荡而引起的美国资产缩水风险。
3、可与扩大内需相互配合,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出口导向型增长导致资源向出口和制造业倾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人民币升值将发出转变此种增长方式的信号,如果与降低私人储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措施配合起来,将有助于有效扩张内需,促进国内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改变。
4、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外汇市场的发展。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中国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丰富交易产品,发展了远期、掉期等避险工具,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中国还放宽对居民用汇限制,建立和完善合格境内(外)机构投资者(QDII和QFII)制度 ,稳步推进着资本项目的开放。
(三)人民币升值的代价
第一,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和就业。有人预测,在升值5%,汇率的出口弹性和外资弹性分别为0.8和1的情况下,出口增速将下滑4%,外商投资增速下滑5%,影响GDP增量345亿元人民币,影响就业人数190.6万人。
第二,如果升值幅度过大,因外需骤减,进口剧增而造成输入型的通货紧缩。
第三,短期内破坏汇率稳定预期,造成金融形式更加不稳。
第四,加大地区之间以及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不平等。假定全球农产品市场美元价格不变,那么人民币升值将会压低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从而降低农民实际收入。此外,劳动力的迁移将导致工业部门中非熟练劳动力与熟练劳动力收入差距太大。
以上仅仅是理论上的分析。许多经济界人士指出,人民币升值一年来,对宏观经济的实际运行,不论从通货膨胀、就业压力来看,还是从进出口贸易数据来看,影响都不明显。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是很大;二是许多企业使用了相关的避险工具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三是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
(四)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分析
1、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决定了人民币升值趋势的渐进性
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20世纪五辣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和2005年7月21日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止到2007年3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为12.5%。但是,自2005年7月21日至2007年5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只有3‰;2007年5月18日之后才扩大到5%。交易价浮动幅度的范围决定了人民币升值的渐进性特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我国汇率机制将更趋市场化,人民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是改革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
2、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人民币升值趋势的长期性
从外汇储备来看,随着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和实际外资利用额度的持续扩大,央行的外汇储备量不断创出新高,截至2007年1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15282.49亿美元。这为人民币持续升值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从经济发展的演进历程来看,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发展将逐渐进入工业化后期,并将进入信息化阶段,生产效率将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来看,随着环境的治理、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国民生产总值仍可持续、快速发展。从经济推动力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与美国经济相比。我国消费需求的潜力还很大,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开拓和挖掘。综合以上分析判断,未来人民币的需求仍会持续放大,人民币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健的升值态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人民币升值利弊评估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