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正文

浅议如何增强安全管理实效

更新时间:2010-1-10:  来源:毕业论文
浅议如何增强安全管理实效
经过国家安监局组建后几年的努力,从预评价、设计评审、验收评价直到生产单位通过体系认证、建立起应急体系、完善投入保证制度,我国安全管理的基本流程已经形成。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遗憾的是管理思路清晰却没有能够在事故防控的实效上得到充分体现。正因为效果不理想,对安全从业人员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社会上认为安全从业人员作用不大,安全从业人员的怨言也越来越多,厌倦、应付甚至逃避的现象司空见惯,近期更爆出了湖南娄底48名安监员集体辞职的事件。如何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环境,如何增强安全管理实效在当前生产发展形势下极为迫切。
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工作,许多老安全说自己是捧着一颗心在工作。为什么在社会环境、技术手段、管理方法都有很大程度提升的今天,却出现了这么大的心理落差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课题。在与广大基层安全工作者接触、沟通的基础上,了解到安全工作者中较普遍地存在的一些困惑,笔者在此尝试予以浅析。
困惑一:安全管理是抓资料还是抓现场?
“安全管理需要笔杆子”许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分管安全的领导都持此观点。
当前的安全工作要是不能写就没法过关,各种检查中查资料的比重大。加上面对的监管部门多,对标准的理解不一致,要求不一样。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又决定了监督检查人员要为自己履职提供证据,站在检查者的角度,很容易提出应该做却难以做出实效的问题,被检查者只能无可奈何地应付。
这种现状导致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负担太重。就建筑施工领域而言,至少得面对五大方面监督检查。首先是业主和监理,称得上直接领导;然后是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处罚动则几万几十万,当然是主要领导;三是行业管理机构人员,三天两头来专家,能起到真正的技术指导作用当然求之不得,可是有多少?四是企业上级管理人员,职能和政府官员相差无几;五是审核机构人员,虽说执行的是标准,可各种各样的审核员都可以遇到。各有一本经,哪一方面都是越不过去的坎。导致企业在安全管理的定位上本末倒置,办公室管理直接挤占现场管理资源。
困惑二:安全培训和资格证书起到了多大作用?
安全管理一直强调教育培训,当前的教育培训是各门各类、各条各块都有要求,培训的效果能够满足复杂生产经营需要吗?通过培训后,意识和技能是不是真有提高呢?当前各种机构举办的培训班很难经受这样的拷问。
主管的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方不一样,就需要取得不同的行业、部门和地方上的证书,否则就难过资质评审关和监督检查关,就难以进入其管辖范围。培训动则是一把手、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齐聚。从实践效果上看,难以做到也不可能做到,从根子上分析甚至可说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另一方面是一些授课的专家,制作一份ppt讲义可以用几年。不仅是其自身的知识产权,还是其从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学员在以小时计的学习期结束后希望拷贝的要求都难以满足,几十个小时的培训内容大家都能够掌握?不能不让人怀疑培训的目的。
困惑三:规避风险、逃避责任是第一位的吗?
为什么有做不完资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逃避责任。许多培训班也是以此为主旨来教育学员的。在安全管理越来越强调法律责任的客观环境下,充分提供自己的履职证据,减少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确有必要。形成时时事事都首先考虑把自己身上的法律责任摘干净的执业氛围,会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升到什么样的高度?却是不能想象的。
困惑四:严酷的市场现实和硬性的要求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处理?
虽然《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高危行业的安全投入给予了硬性规定,可是在严酷的市场现实面前,承包商竞相压价,低价中标的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安全投入。处于绝对劣势的承包商在安全投入上有什么办法保证?
困惑五:是运动还是活动?
当前政府、行业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推动形式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诸如安全月、百日安全无事故等,一旦安全生产形势趋于严峻时则展开大规模的排查活动。开展活动的套路无非是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培训、开展检查。
每一项活动都是轰轰烈烈的启动、热热闹闹巡查,满世界飘彩旗,挂横幅、贴标语,氛围确实非常浓烈。活动完毕也可以取得非常精彩、丰富的经验,拉网式排查似乎也捕获了满船满舱的鱼虾鳖蟹。可活动对安全生产的推动作用究竟有多大,卷帙浩繁的经验材料中有多少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困惑辣:夹缝心理困惑着安全从业人员的出路。
难以承受却很少实际效果的繁重工作与不可承受的法律责任的双重压力;安全投入与效益的矛盾;决策者口头要求高,落到实处少;安全从业者技术不精,管理不深,有了不多没了不少;从业人员严格履职总是遇到操作人员严重抵触……安全管理的现状和从业人员的现实定位决定了在安全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着夹缝中立足,夹缝中生存的心理,对出路感到困惑。
笔者在此仅就此辣个方面予以分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安全管理实效的增强。
一、辩证看待基础工作,现场管理应始终放在首位。
当前的监督检查机制过分注重于理论的应用,先进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想一蹴而就是不行的,强调过重则可能导致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办公室,使管理走向文牍主义。在当前我国的安全管理人员缺口很大的现实面前,有限的资源用在办公室多了,现场必然更加紧张。先进理论、方法的推行应该将重心直接放在现场,循序渐进,以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为基础,以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为重点,将基础打牢再逐步提升。步子应力求慢、务求稳而有效,应全力避免两张皮。
“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不是一种新观念,而是许多安全从业人员的切身体会,也是安全管理的本质决定的。现实是,现场操作性的管理记录受作业层记录人员的文化程度、与施工生产的矛盾等多种影响,形成难度大、质量低,只能逐步改变缓慢推进。在推动基层安全管理时有必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应抓住主要矛盾,始终强调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机制的正常运行,减少在枝节上的纠缠。企业内部检查、考核,现场隐患风险的控制现状的权重应该达到70%以上;政府和行业检查应达到60%以上,其它方面权重可以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大,并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控制在50%以上。立足于每个班组、保证每个细节的风险控制,才是建好安全管理这座大厦的最根本基础,才是当前的安全生产管理实际需要。
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培训,培训班应少而精,预防办成混资格证书的培训。
当前安全培训主要是以法规为最主要的内容进行培训,年年办班,年年如此,形式简单、内容单薄。即使是实际意义很强的案例分析,也多是以法律责任方面的分析与追究为落脚点的,起到的作用是告诫从业人员不能不尽职、不作为。对事故的内在原因、技术因素往往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在怎么尽职、怎么作为方面显得异常苍白。当前的培训方式必须改革才能适应复杂的形势需要。
首先,社会化的培训宜精不宜多,要保证培训效果,保证学员有收获。这一矛盾在施工领域尤其突出,电力、建筑、交通、水利、地方政府等各个系统都有取证要求,都在办取证培训班,都希望把培训班办得最好。无论是从政府、行业还是从企业而言,资源浪费都很严重。进行整合形成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培训机构,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如果全面开花,家家培训,形成走过场的管理风气,其危害比不进行培训将要大得多。
社会化的安全培训应该向专业化发展,从专业角度上对安全生产进行指导,不能只是在法规知识上泛泛而谈。培训内容应符合参培人员特点和行业特点,从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现场管理的比重,以培养安全从业人员识别风险、隐患能力为重点。
第二,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的培养。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在技能和道德两方面都具有较高素质,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技能要求,但更侧重于管理职能。打铁需靠自身硬,如果从业人员始终存在夹缝心理,患得患失,其履职动机必然引起基层操作人员的怀疑甚至反感。即使其管理意见能够得到被检查方的认同,也会对安全从业人员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加上国内频繁发生的重大事故的背后屡有腐败官吏现身,社会已经戴上监察、管理机构在执法中牟取私利的有色眼镜。从业人员再有点上行下效的想法,对安全管理效果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投入较大精力整顿队伍、培养德才兼备的执业人员。
第三,应强化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的建立。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控制风险,控制风险的基础是增强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培训和经验积累都可以增强能力,靠积累经验显然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也不是管理。培训就成为增强能力的唯一选择,因此有必要强调企业内部建立起具有较高质量的安全培训机制,对企业内部培训机构提出标准要求是必要的。监督企业安全教育机制的建设,不失为一条符合实际需要的培训机制建设路径。
基于此,政府及专业机构在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的建设方面加强监控和指导是必要的。对专业要求高、难度大,企业资源不足的,协调调配社会资源给予援助,为企业培训一批具有较强培训能力的安全从业人员对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应是迫切而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四,加快安全标准的编制进程。风险的识别在实践中的体现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较低层面是经验认定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风险,较高层面的是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风险。经验认定的局限性显然满足不了现代化生产发展的需要,掌握标准、规范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标准、规范应成为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现状是,安全标准的编写工作依然处于滞后状态,在许多领域无标准可依。这些领域只能依靠管理者、作业人员的经验和眼睛,识别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风险控制能力的不理想。因此,应该加快专业方面、行业方面的标准研究机构的建设,加快安全标准的编制进程,完善的标准体系,为安全培训的奠定坚实的基石。
三、安全从业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安全从业人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停留在规避自身的法律责任层面是显然不能搞好安全工作的。在消失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面前,责任者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恰当?在生命面前多重的责任才显得不再苍白?如果没树立肩负生命的责任意识,事故后接受了法律制裁就心安理得了吗?教训就能够汲取吗?更令人担忧的是,规避法律责任成为抓安全工作的出发点,逃避法律责任成为从业者的思文习惯,甚至大有成为一种的从业观的趋势。从业人员在这样的氛围中熏陶,玩好太极推手必然成为一种生存能力。
担负生命重任的责任和使命本身是神圣的,许多老安全身上无处不闪烁着这种神圣的光芒。这种神圣远比承担法律责任要有份量,正是这种神圣推动着他们在实践中深入到各个操作环节,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有的人在从业之初因为措施不力导致事故后负疚终生,这种负疚推动其在从业生涯中一直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从而具有了很强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这显然是片面强调法律责任无法达到的。因此,有必要在安全从业队伍建设中呼吁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的回归。
四、彻底解决安全投入必须从源头入手。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承接工程不仅仅是低价中标,甚至将许多该取的费用剔除不取,工程开工之时就成了承包商亏损之日。随着建设方在变更补偿方面的控制越来越严,变更索赔的难度越来越大。部分本身就存在资金缺口的建设项目,尤其是不具备条件 “创造条件上”的项目,投资本身就没有保障,承包方低价中标后,硬着头皮赔本赚吆喝。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临时防护措施,建设方即使认量,其手续也非常复杂,顺利的也需拖几周时间才能够办下来。过程中存在任何一点不利因素,通过的希望就会化为泡影。在风险面前,耽误的直接后果就是事故。
因此,解决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投入问题,必须由政策法规给予明确规定,始终由建设方负责,不应纳入竞标范围。具体到工程施工管理上,由施工方根据设计和现场实际编制安技措施计划,业主方组织评审;施工过程中需采取的临时措施则由施工方提出专项申请,报业主审批。安技措施计划的评审和临时安技措施的审批均应限制期限,实行否决签名制,否决者应该在事故责任追究中承担责任,预期不予明确批复意见的认定为同意。这样就能保证安全投入是有源之水,在保证投入有源的情况下,再强调投入去向的监控就能够保证投入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五、安全活动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不应与生产单位正常的安全生产管理产生矛盾或对正常管理增添负担。
开展活动可以称之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安全管理方式,每年固定的有“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恶劣了,发生大事故了可以开展临时性的行业整顿、排查活动,觉得形式单一了,就开展隐患排查年、督查年等等,形式确实创新了,效果却并不象活动后取得的诸多经验所说的硕果累累,天下平安。突击式的活动,在营造社会安全文化氛围方面的效果也并不理想。为什么?
其一,是因为安全管理的必须以增强技能、排除隐患为落脚点,无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操作角度,方法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简单的方法怎样持之以恒地得以坚持。而活动更注重的是形式上怎样造势,扩大影响。这本身与安全管理是不矛盾的,但由于活动是从上往下走,在机关之间传递,只需要“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就可以了,离生产现场越近,其作用就越小。操作人员体会到的是活动的空泛,没有实效。
其二,活动只求形式,不管效果,对安全生产管理造成负面影响。活动留给基层工作人员的印象就是,张挂横幅、张贴标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教育培训等。不开展活动一样得抓这些工作,以宣传为例,为什么一定要在活动期间加大媒体资源对安全管理的投入呢?难道不能一以贯之地组织吗?以教育培训为例,年复一年,形式雷同、内容单一的培训有实效吗?从报刊杂志上剪裁一份答题卡一涂完事,既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还在基层形成了如同儿戏的影响。
其三,活动期间安全管理的资源需重新分配,削弱了现场安全管理力量。很多安全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大抓、大搞安全活动期间往往发生事故。许多基层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安全管理存在宿命,在安全管理上投入的精力再大也难以保证不出事故。因此,要从科学的角度研究安全管理,对安全活动期间事故率抬头的现象进行剖析、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在与基层安全工作人员交流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可能是比较片面的答案,就是:活动要求查处隐患,就是各级管理人员走马灯似的到生产单位转。生产单位在应对、接待方面需要大量精力,降低了现场控制能力。活动要求出成果,就在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下,没有创新强求创新、没有经验附会经验,分散了安全管理人员的精力,削弱了现场管理力量。
安全管理当然需要总结、改进,遗憾的是这种总结目前在许多企业中都不是一种正常的管理活动,而是一件案头作业项目。安全管理要求有群众基础,参与面应尽量广泛。这一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的方法必须易于掌握。有人说:“技术越是科学,应用越是简单。”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在安全管理上也极具应用价值。我们应该致力于简化安全管理方法和程序,以容易掌握、便于推广、能见实效为目标,开展有效果的管理活动,形成持续、稳定、有效的机制,有条不紊地开展管理。
辣、走出夹缝,务实、规范地推动安全管理不断改善。
在不断追求安全管理的实效性的过程中,随着管理关系的理顺,安全投入保证机制的完善,安全从业人员一定能够走出夹缝状态。在安全生产管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定位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安全从业人员应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不负安全管理的崇高使命,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不负社会期望来赢得尊重,主动走出夹缝。
当前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是整体水平不高,具体体现在管理手段单一、方法简单上。最具典型的是过分强调处罚手段的应用,动辄罚款、通报,管理对象常会出现强烈的抵触情绪,管理者则认为得不到理解,困惑、委屈。在处理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权威与妥善处理管理关系方面有必要进行认真思考,应强调安全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加强多方面的学习。既要重视业务技能知识的学习,也应该重视管理理论的学习,有条件的还应该学一点心理学,了解从业人员的心理特点,以科学的方法调动操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在看到当前安全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在当前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具有丰富的经验、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管理事业中,很受欢迎的安全从业人员。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们较深切地体会到,他们身上存在着很多共性,具体体现在:
第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安全知识全面而有深度,对施工作业的各个环节的危险特点把握准确,有说服力;
第二,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很善于和基层作业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农民工生活区,与他们一起抽支烟、聊会天,深入到作业人员中进行交流、沟通是常事,通过接触、沟通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加深了作业人员提高安全需要的意识;
第三,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安全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他们经常是当班期间守现场,下班后整资料,总结心得体会,真正把安全工作当成了事业,把安全目标的实现当成了自身价值的体现;
第四,他们尊重生命,更尊重人格,在他们眼中没有用工性质的区别,没有全民用工与临时用工的差距,在他们眼中,在自己责任范围内的每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这样一批安全工作者,在施工生产管理中赢得了很高的威信,也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尊重。
随着安全生产管理先进理论的积极应用,现在安全管理工作有了较以前更加科学的方法。只要抓住“生命守护神”这一实质,始终强调安全管理的实效,安全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一定能在坚实的文化基础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必能持续稳定地得到提升。
浅议如何增强安全管理实效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