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经济环境
1、经济全球化趋势。
自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达成后,各农业大国纷纷承诺削减补贴,开放市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焦点不再是产品的价格,而是产品的品质。我国加入WTO后,必须履行在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补贴和动植物卫生检疫等方面所做的承诺,因此,要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品质。
2、 国内购买力状况。
①居民收人。近年来 ,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较快,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253元,比 1995年分别增长 61.3%和 44.7%。城乡居民的购买能力逐年提高.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前景看好。②绿色食品价格。由于成本的限制,绿色食品价格一般高于普通食品价格 3O%以上,有的甚至l倍以上,若销售环节增加,其价格可能会高出同类产品 3倍甚至更高。因此,绿色食品对大多数居民而言还属于奢侈品。③消费者支出模式变化。2000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39、2%和 49.1%,比 1995年分别 降低了10.7和7.2个百分点,小康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和自身健康,绿色食品以其“来自优良的生态环境,带来强劲的生命活力”的特点,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消费者的首要选择。
3、劳动力资源状况。
绿色食品产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绿色食品受劳动力资源的制约,从而使其产品市场供应不足。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出口的绿色农产品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3.1.3自然环境
绿色食品来自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安全、营养、无公害是其本质,它本身没有被污染,又不会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从全国看,南方绿色食品生产自然环境条件不如北方优越。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正是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而在全国绿色食品开发中占有重要位置。应该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形势仍很严峻,公民的环境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不对生产活动和不良的消费习惯进行严格的管理,产品的生产很容易失去良好的生态基础,从而影响绿色食品的品质。
3.1.4政治法律环境
目前,全球已签署与环保有关的法律 、国际性公约 、协定或协议多达 180多项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绿色食品法律体系也十分健全。在我国,促进和保障绿色食品生产的法律环境也逐渐形成。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负责制订发展绿色食品的方针、政策及规划,管理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组织制订和完善绿色食品的各类标准,开展与绿色食品工程相配套的科技攻关、宣传、培训原文请找腾讯752018766辣-文^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机构和省级环保检测机构,承担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监测任务。通过实践,我国总结出了一套严格的标志使用审查确认程序,创立了一套科学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使我国的绿色食品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代表我国加入“有机农业国际联盟”(IFOAM).使我国绿色食品走向世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黑龙江省于 2001年率先出台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这是我国首部绿色食品地方性法规。同时,各种环保组织和绿色食品协会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以上这些为规范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和改善企业市场环境奠定了法律基础。
3.1.5技术环境
绿色食品及其主要加工原料是高科技的物化,技术体系是绿色食品质量的保证,也是绿色食品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农业文明史,传统农业积累了丰富的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都是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有利因素。但从现代生产的意义上讲,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还不规范,适应于绿色食品开发并容易被农民广泛采用的高新技术比较缺乏,特别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相对不足,这些都不利于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绝大部分绿色食品标志是依靠优良的自然条件取得的,长此下去将难以为继为此,有必要建立标准化的绿色食品技术体系。
3.1.6社会文化环境
我国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和认可自然、健康、环保 、生态等消费观念。但一些厂家生产假冒伪劣绿色食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绿色食品的人文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