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正文

酒店人才流失研究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5页

更新时间:2010-11-20:  来源:毕业论文
酒店人才流失研究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5页
4.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为每个职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这些目标将会满足他个人的需要。
  说起激励,过去我们主要靠精神激励,而近年来,所强调的又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这是在今日的中国一种普遍的思想,同时,也是企业界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它的效果如何呢,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又将如何呢?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我们必须掌握适度。这一点,从西方管理学百余年的经验中得到了证明。
有效的激励是旅行社员工的动力之源,也是留住优秀员工的法宝。而有效激励的关键则是建立与不同层次员工需要特征相适应的激励机制。要有区别地运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职务晋升激励等手段,使之有机结合,并与旅行社的自身条件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留住优秀人才。
4.2.1激励理论阐述
1、人才本性认识的演进— 从“经济人”到“知识人”
(1) 亚当.斯密与“经济人”假设
亚当.斯密最先提出“经济人”假设的思想。他认为,自利的动机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社会分工产生的根本原因;把自利心视为利他心的更有效手段和方式,利他心则是自利心的最终归宿和价值取向;主张用“生产自由”取代“权力自由”。
“经济人”假设的三个基本观点:其一,“经济人”具有自利性,即追求自身利益是驱使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其二,每个人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其三,在良好的市场秩序下,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无意而有效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斯密还认为,人性中还有一种“理性原则”,它表现为一种“是非的意识”。这种意识是人的本性,是生来就有的,是一切情操的总和,例如同情、反感、良心和责任感等,它以“生动的想象”来影响每个人的行为。这种观点在《道德情操论》中有较多的反映。因此,斯密并没有将“经济人”假设当作完美无缺、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
(2) 马歇尔与“社会人”假设
在探讨人的本性时,马歇尔尤其强调心理因素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马歇尔将功利主义经济学中的“快乐”和“痛苦”换成“满足”和“牺牲”,成功地回避了对“理性经济人”假设中一般人性特征进行界定的使命。
马歇尔(1890)把人“当作社会组织中的一分子”,是有“欲望、憧憬和人类其他本性”的“社会人”。
(3) 制度学派与“制度人”假设
凡勃伦和加尔布雷希等制度学派提出“制度人”假设。认为,人具有多重目标,并且其目标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他人决策及文化制度因素的结构性影响。
(4) 凯恩斯与“管理人性”概念
针对“经 济人”的“收益最大化”行为原则,凯恩斯认为,“设今日之决策可以影响未来,则此种决策(不论是个人的、政治的或经济的),不能完全一句严格的冷静盘算--事实上也没有方法作此种计算”,“理智在各种可能性之中,尽力设法挑选,在可以计算之处,也计算一下:但在需要原动力之处,理智不能不依赖想象、情绪或机缘。”
(5)莱宾斯坦与“X效率理论”
莱宾斯坦认为,人具有“超我功能”与“本我功能”。由“超我功能”决定的“受约束”和“本我功能”决定的不受约束,是人格特征的两个“极端点”。“有选择理性的人”。人的本性是“惰性”户,这种惰性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中显示不出来,因此,“人们理性程度与他承受的压力之间可能存在替代关系”。
(6) 西蒙与“有限理性”和“寻找满意的人”(或“行政人”)假说
西蒙认为 ,“广义而言,理性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适合实现制定的目标,而且在个定条件和约束的限度内”,“经济学家一般用理性一词表示靠抉择过程挑选出来的行动方案的属性,而不是表示抉择过程的属性”。
西蒙认为“行政人”是心理人和经济人的结合,行政人在决策时很少能看到所有的选择,也不能完全预料它们的后果。
(7) 马克思与“自由人”假说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性,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反映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也可以抽象为“人的需要’,;人的特性,是指“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劳动)”:个人行为的动机,是为了实现对“人的依赖关系”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超越,从而实现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即“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个人行为的方式,一般必须要借助于群体力量,借助于整个人类积累下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财富,来满足个人行为的目的;用“自由人的联合体”来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原文请找腾讯752018766辣,文^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前提和条件。
综上所述,经济学对人性假设的认识经历了从“权力自由”向“生产自由”、“资本自由”、“劳动自由”、“个人自由”不断演进的过程
2、当代西方管理学人性假设
在对一般人性特征和个人行为动机的研究过程中,西方管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做出了大量贡献,而这些学术探索,又往往是形成激励理论的基础。对组织中人性的不同假定,将直接影响到对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绩效的研究。
(1 ) 道格拉斯.麦格里格与“X理论与Y理论”美国组织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里格在其专著《企业的人性方面》中提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设,“一种基本上是消极的,称为X理论(theory X);另一种基本上是积极的,称为Y理论(theory Y )。
“X 理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有着密切联系,可视为是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概括。
(2 )玛丽 .派克.福莱特与“社会人”假设
美国社会哲学家玛丽.派克.福莱特是最早认为应该从个体和群体行为两个角度来看待组织的学者之一。
福莱特认为,组织应建立在团体道德而不是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她指出,除非在群体交往中得以释放,个人潜力依旧是个人潜力,原因在于“人是每一个组织中的核心,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将会发现,只有在股权团体利益时,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证。以上观点构成了福莱特“社会人”假设的主体内容。
(3 )马斯洛与“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 我 实 现人”假设伴随着亚伯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而问世.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个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个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个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自我实现人”假设意味着,人们除了社会需要之外,还有充分运用自己各种能力、发挥自身潜力的欲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酒店人才流失研究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