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国有企业对人才的态度 对于社会这个整体来说,社会环境力对人本性行为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力弱、宽松、法制不严、没有激励机制,人就本能的少支多收。如国营企业里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导致职工精神萎靡、不思上进,人才变愚才。二是严肃社会环境,变“少付多取”为“多付多取”,斩断“不付而取”的渠道,人们的行为则向敬业精神的方向发展。人都有趋向于“好逸恶劳“的一面,若企业领导者不施予环境刺激而任其自生自灭,则所有人都趋向于“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企业将不再拥有真正的人才。
具体表现在:首先,未能做到“人尽其用”。 也就是说对现有人才,未能做到合理使用,好钢没能用到刀刃上。对于一些有技术专长和工作经验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敢大胆启用,或未用到关键的位置,使其心中产生不能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抱负的想法,致使其工作热情下降,长此以往,其便产生了“跳槽”的想法即造成的人才流失。再则,领导层视野不够宽阔。有些企业往往只把眼睛盯在高学历者身上,而忽视了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没有去认真发现与发掘,致使技术工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使技术工人把眼光放到了高收入、高待遇的企业。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我国技术工人的需要缺口已过千万,这个数字比每年所需要的大中专生和高科技人才的总量还要大。在一些民营、私营、合资、独资企业由于生产发展较快,急需一批具有高素质,能适应新设备,操作水平高的技术工人。他们出高薪、高待遇吸引这方面的人才,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
3.2 国有企业的客观环境 国有企业要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有生命力,而生命力就是人才来给企业不停注入。企业生命力指一个企业生存发展,尤其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企业生命力是企业养生的最终目的。
国有企业自身环境和机制等因素成为了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环境”和“机制”是人主观上的,但主要有两条。一是,领导的心胸不够宽阔或对其有偏见、有成见;二是,在待遇上得不到实惠。中国有句古语“士为知己者死”,意思是说能人贤士可以为一知己做出最大的牺牲。说明人是需要理解和信任的,需要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人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即使是工作条件略艰苦,待遇略低,他也是非常愿意接受,并不轻易的放弃。二是待遇问题,物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也体现了我国现行分配原则——多劳多得。人才在某一方面工作业绩卓著,为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效益,如果在分配上不能体现出来,那就使人才的工作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认可,挫伤了其工作热情。再者,待遇上有差别,也相当于在人才之间引入了竞争机制,可以促进他们之间形成相互赶超的良好局面。
3.3 人才的自身需求 “鸟择良木而栖,士择良主而仕”,有能力的人总是自然地向那些工作报酬优厚、更尊重人才更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单位流动,以保证自己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而对于企业来讲,若企业中已开始有一个真正的人才外流,而又没有新生力量及时补充时,就已预示这一企业的用人制度存在不合理、不先进的地方。而其它方面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随之而来。人才流动是常见的现状,人才流动的互动行为表现在:企业家总期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动以带来创新的思文,而高瞻远瞩的人才总流动到优秀企业家的麾下。人才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封闭观念将全部或部分地转化为奉献企业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是人才的“痴”,这是企业的“福”。其实,这正反两方面的相互转化,正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落实与否的具体体现。 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3.4 人才的不断选择 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现实社会里面,企业在不断的选择人才的同时,人才也在不停的对企业进行着选择。很多人才在找不到合适自己定位和职位上就不能称之为人才了,因为他的能力根本没有得到真正发挥,而是被默默给埋葬了,所以便有了怀才不遇之说。
“我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原来我做过这个工作.”一位中年人说.“我干什么都行,什么都感兴趣.”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说.很多人才在求职时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从事某种工作,却没有仔细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工作,是否真正喜欢这份工作,其根本原因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认识自我”是重要的第一步,认识自我,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心理特点;客观地评价自己,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发展潜力。所以才不用接二连三的去不断的适应之后又重新做出选择,在第一次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出于生活的需要,社会地位与相互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的需要决定了一个人就要有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让自己在今后发生属于自己原有的价值,这样不管是身边的人,还是身外的人都会对你另眼相看。这个就可以实现了人需求的受尊重的需求。
正因为人才对职业的选择,即也有了企业对人才的不断多重选择。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选择的人才也是不一样的。在企业的形成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所需要的的人才的量和质的不同也在不断变化。总之,一个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多种多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就会有不同的手段和形式来争取人才和选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