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正文

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构建

更新时间:2015-6-27:  来源:毕业论文

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构建
  一、构建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的意义
  
  构建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意义。

  1、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并促进产业内结构的优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不仅仅为文化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血液”供养,也有助于产业内部活力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一方面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有助于推动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进一步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企业化转型;同时有助于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

  2、发挥社会资本优势的同时,规避其固有缺陷我国社会资本具有规模优势、企业家精神优势及制度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分布较为分散、经营内容知识、技术含量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投机性强等。而文化产业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投资收益回收链条长,投资风险高。社会资本的缺陷意味着必须构建和完善适合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在资本持有者和文化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利用金融体系规模转换、期限转换、风险管理等功能,实现资金从投资者向融资者的平滑、顺利转移,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现状和问题http://www.751com.cn
  
  “十七大”以来,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类社会资本探索进入文化产业的机制和渠道,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形成。

  1、银行业
  
  首先,银行业文化信贷发放总量增加。2011 年末,国内主要银行类金融机构文化类贷款余额累计达 4803 亿元,比 2010 年末增长17.6%.总量提高的同时,银行文化类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说明银行对文化类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有所提升。银行文化类贷款存在的问题是:总体规模与其他行业贷款相比还是很小;信贷投放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大企业和大项目,对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和中小项目的文化类信贷投放较少。

  第二,银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模式得到优化。银行机构尝试“银政合作”、“银企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银政合作”模式下,农行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每年向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提供 200 亿融资额度。交通银行与中南传媒集团,国开行与上海文广集团等企业签署了银企战略合作协议,这些属于“银企合作”模式,但两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第三,银行业创新信贷机制,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考虑到文化产业以无形资产为主、合适的抵押担保品不足的特点,银行推出了应收账款质押、版权质押、收视费权益支持等权益类质押贷款。对于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融资交易,多家银行组成银团,共同提供信贷资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如 2008 年 6 月,国开行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共同向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公司提供 33 亿元的银团贷款。银行业尚未建立针对文化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这一点严重制约了对中小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

  2、资本市场
  
  首先,股票市场逐步成为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重要渠道。2009 年 7 月创业板的推出开启了民营文化企业上市的高潮,2010年,有 14 家文化企业上市,其中 9 家在创业板上市。2011 年,11家文化类企业在 A 股市场上市,截止 2011 年末,文化企业在沪深两地上市的超过 50 余家。与其他行业比较,文化产业上市融资进程虽然提速,但是总体规模较小,到 2011 年 11 月,A 股市场传播与文化产业的总市值仅占上市企业总市值的 0.6%.另外,上市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传统媒体领域和网络新媒体领域上市的企业数量最多,作为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的动漫和网游业上市融资规模明显偏低,这一领域的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居多,因此如何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是未来主要努力方向。

  其次,债券市场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初见成效。文化企业开始进入债券市场融资,2010 年总共有 9 家文化企业发行债券,其中 8 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文化产业债券融资金额 55.69 亿元,发行规模较小。9 家公司中中小企业仅 2 家,其余 7 家均由上市母公司作为主体发行,这说明企业债券融资准入门槛较高,限制了中小文化企业的进入。

  第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多样化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对国家财政运作的专项基金的必要补充。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模式包括政府主导、“行业龙头 + 金融巨头”和内外资结合三种。2009 到 2010 两年间,共成立 10 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募资总规模达 427.5 亿元,其中由政府主导设立,如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首批募集 60 亿,全部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基金。“行业龙头 + 金融巨头”模式的典型是 2011 年设立的建银国际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内外资融合型投资基金的典型是 2011 年由摩根斯坦利合作基金等三方出资设立的大摩华莱坞基金。投资基金的资金多数来源于民间,丰富了民间资本介入文化产业的渠道,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过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政府主导、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较严重,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的功能还需进一步挖掘。

  3、担保机构
  
  风险和收益的错配是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必须借助于第三方担保机构为融资企业提供信用保证,这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8 年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为上海市文化企业提供贷款信用担保,标志着文化企业融资专属担保公司的出现。为了满足这类担保机构转移风险的需求,政府出资设立再担保机构,例如北京市政府设立的再担保公司,担保机构向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后,可以获得不少于 50% 的补偿。不过,我国文化类担保机构分布比较分散,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文化担保机构尚未成立,统一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数据库还不完善,评估融资风险的技术和手段还不完备,文化类担保机构尚不能满足文化企业融资的需求。

  4、文化产权交易所
  
  文化产权交易所是文化物权、股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流转的集合交易场所,另外还为文化产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资引导、项目推介、项目融资、权益评估、并购策划等专业服务,是重要的文化与资本对接服务平台。文交所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提高了文化产权交易的效率,突破了原有“二元”交易模式,使文化产权交易方式从“非常态”转变为“常态”.此外,文化产权交易较传统交易资金要求门槛低,可引导小额资金流入,更充分地利用社会闲置资金。截至 2011 年末,我国已有 21 家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开业。

  但由于我国目前缺乏权威性的文化产品价值评估机构,加之监管机制缺失,使整个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乏力,投机氛围浓厚,不利于文化与资本的长效对接。如何抑制投机,引导文交所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产权流转、连接投融资等方面的作用,将是政府和文交所共同探索的方向。

  三、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制约因素
  
  1、金融体系能力制约
  
  第一,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部门缺少与文化企业的合作经验,没有建立适用于文化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因此面对文化企业各类资金需求时会“惜贷”、“慎贷”,导致支持总额偏小。第二,金融工具创新性不足,缺乏文化企业专属的融资工具和渠道,特别是针对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工具。第三,金融机构的服务过程繁琐,不能保证文化企业对资金的时效性需求。第四,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文交所发展滞后、知识产权法律不完善等,都制约了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空间扩展。第五,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未建立,关于公司上市的审批,相关指标多是参照大型国有企业制定,中小文化企业被排除在外,难以实现上市融资。

  2、政策与体制制约
  
  第一,虽然近年来随着政府降低投资准入门槛,文化产业内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向社会资本开放,但是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占有文化资源和享受国家政策等方面仍不平等,竞争环境也不公平,令有意进入文化产业的社会资本徘徊不前。第二,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完善,金融法制建设滞后、金融监管不到位。统一的征信系统的缺失,强化了融资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道德风险普遍较大。金融立法、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交易形态及技术的新发展,社会资本对支持文化产业信心不足。第三,统一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缺失,金融机构难以准确把握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状况,无法有效做出支持决策。此外,还没有公正权威的文化企业、创意项目评价机制,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缺乏公认的标准和尺度,加大了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

  四、构建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对策建议
  
  1、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银行类金融机构继续探索及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集合担保贷款和供应链融资等信贷方式,设立适应文化企业特点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水平,灵活安排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加强服务意识,发挥自身作为专业性金融机构的特长,为文化企业提供包括资本运作、投资理财等咨询服务。资本市场适当降低文化企业上市门槛,制定特定指标衡量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充分发挥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文化产权交易所努力探索知识产权流转的可行做法和模式,尝试开设文化企业及产品产权的场外交易市场,丰富资本市场服务文化产业的渠道和手段。保险公司大力开发文化产业新险种,如推出担保保险,分担担保公司的信用担保风险。设立中小型股权投资基金,降低设立门槛和投资门槛,尽可能加强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并参与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加信息透明度,缓解文化产业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完善金融支持配套机制
  
  完善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制度。首先是金融部门与文化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开发信用记录数据库。其次,根据企业产品信誉、还款信誉、履约信誉及合作企业信誉等,细化、评定文化企业信用等级。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的技术及制度,为社会资本投资提供信用评价依据。完善文化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由政府财政资金牵头,保险机构、个人资金、企业合资入股,会员文化企业缴纳会费构成。

  【参考文献】

  [1] 李培元 , 魏亚平 . 基于新型文化产业视角的直接融资模式研究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2.
  [2] 罗 靓 .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与 金 融 支 持 [J]. 农 村 金 融 研究 ,2008.5.
  [3] 耿同劲 . 文化产业融资:从文化企业到文化产业供应链[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3.3.

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构建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