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瓶子到做饮料
命运经常会同人们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种下西瓜,却结出了芝麻;种下芝麻,一转眼却长出了西瓜。于是,弱者会慨叹命运的无常,指责社会的不公,但对强者来说,他们要做的永远只有一件事:扼住命运的咽喉,逼他交出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对陈松富而言,书本上的知识是无福消受的,他的喜好是到市场上去转悠。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陈松富形成了一个朴素的逻辑:南方的今天,就是内地的明天。1993年,陈松富专程去了一趟广州,发现市面上流行塑料瓶装饮料,那时在河南还没有。
没有什么可行性分析报告,也谈不上论证,仅仅凭着直觉,回到漯河,陈松富便拿出多年来的200多万积蓄,投资搞起了当地第一家塑料饮料瓶厂。工厂办起来,河南、山东甚至广州的很多饮料企业都来进货,一时间生意十分红火。
但好景不长,1994年下半年以后,美国、日本等国家经济不景气,生产塑料瓶的主要原料进口价格由每吨7000元猛涨到2万元,成品价格也跟着往上翻,很多饮料厂家承受不起,都退回去转用玻璃瓶了,陈松富的塑料瓶开始大量积压,账上的资金立即紧张起来
www.751com.cn。
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瓶子,陈松富一下子成了急流中的无舵船,不知道到底该何去何从。产品卖不出去,职工的工资还得发,账上的钱只见出去不见进来,陈松富忍不住问自己:难道这一次真的过不去了?
一个人在危难的时候,只要不放弃,往往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一向不喜欢按牌理出牌的陈松富忽然想到,为什么不向上游企业发展,自己做饮料?这样既消化了库存的塑料瓶,盘活了现有生产设备;饮料的利润又改善了瓶子无利的局面,堤内损失堤外补。
没有技术、品牌、设备,他就从最初级的勾兑饮料做起。陈松富从浙江购回浓缩果浆,加以勾兑。新的产品由于价格低廉,最初倒还有些销量,但这种低档饮料没有丝毫的抗风险能力,它在挤占一批杂牌老饮料市场没多久,又被新的杂牌挤出来,市场的需求量得不到保证。要想树立自己的品牌,光商标注册就需要一年时间,还有大笔的宣传费用,这些都是陈松富负担不起的。于是,他又想了一条捷径:以每年支付5000元使用费的方式买下了广东一家濒临倒闭的饮料企业“仙松”品牌的使用权,解决了品牌问题;至于市场,他把眼光投向了北京和郑州周边的一些区县,那里大品牌影响力不深,容易进入。
刚开始的时候,消费者以为是广东来的产品,价格也便宜,都愿意购买。后来慢慢发现竟然是河南产的,就坚决不买了。更致命的是,由于保鲜工艺不过关,产品不到一个月就变质了,大量的货退了回来,企业濒临绝境。必须得搞点新东西出来,陈松富心里想着。也没别的办法,只有再到市场上转悠去吧。
发现澳的利
企业并购的可行性分析与优化选择 如果说陈松富前面的成功多少有一些投机和偶然的成分的话,澳的利的研制无疑是一次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是一次深思熟虑后的慎重决策。中国有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有众多的饮料厂家,但只有陈松富做出了葡萄糖饮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这位“知识贫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再次验证了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澳的利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