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管理者的监督机制,可以分为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制与公司外部的监督机制。其中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制包括:董事会监督、大股东监督等;外部监督包括:产品市场的监督、要素市场的监督、资本市场的监督、经理人市场的监督、以及银行、投资机构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监督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监督。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加7位QQ324'9114找源文
www.751com.cn董事会作为广大股东的代表直接负责对于管理者的日常行为的监督。
由于股权的过度分散,大量中小股东缺乏监督管理者的利益动机。与之不同,大股东将自身大部分资源投资于公司,享有公司大部分剩余索取权的同时也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为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大股东有动机对管理者进行监督。Franks & Mayer(2001)实证认为具有大股东的公司比较容易更换高级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外部监督机制中,相关法律法规属于硬性约束机制,其他方法则大多属于“用脚投票”的机制。当投资人发觉管理者在侵害自身利益时,以抛售股票的方式回击。大量股票的抛售会导致股价的下跌,这会影响到管理者的声誉、薪酬待遇等等福利,严重时会导致管理者被辞退。从而达到对管理者的惩罚。
由于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等原因,我国的公司治理环境相对较为复杂。一方面,约束管理者的法律制度等硬性体系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发达的欧美资本市场相较而言,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存不成熟。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政府对于经济的过度干预较为严重。比如某些国有企业的高管直接由政府任命,这种机制严重阻碍了其他治理机制的约束作用。
同时,与欧美不同,我国公司内天然存在着大股东。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为了确保对企业的控制,国有股往往构成公司的第一大股权。另一方面,部分私有上市公司由家族企业演化而成。公司的创始家族大多牢牢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我国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督机制相对较弱,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大股东有更强的动机对管理者进行监督,以减少管理者通过并购等等盲目扩张方式来增加自身效用而损害股东价值的行为。因此,拥有大股东的公司其并购绩效相对较好。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假设:
H1:大股东控制与并购绩效正相关
3.2 自由现金流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自由现金流是指满足所有正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后公司内部仍有剩余的现金流。自由现金流理论认为,为了不减少自身所掌控的资源,管理者不会将自由现金流发放给股东,而是倾向于将其留存于公司内部,然而留存过多的现金流会引起股东的不满,增大管理者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两难问题,管理者会将其投资于低收益的项目,其中之一便是有损股东价值的并购活动。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管理者的薪酬待遇、晋升空间、名誉声望等等都会等到提高,并购成为管理者解决自由现金流问题的“恰当”方式。因此,当公司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时,并购行为向投资者传递出管理者侵害股东的信息。
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由现金流的存在可以缓解公司的融资困难,避免某些投资项目因资金不足而被放弃,因此将自由现金流留存于公司内对股东是有益的。
我国特殊的国情复杂了自由现金流理论的应用。
首先,不同于美国等发达经济国家,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些企业的融资。大量私营企业很难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控制的银行体系中获得贷款,这缩紧了自由现金流的来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基于高管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研究 第6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