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产剥离后绩效变化的研究
李善明和李珩(2003)通过对2000年发生收缩类资产重组的73家上市公司从重组前1年到重组后2年的绩效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进行资产剥离后当年的绩效并没有显著性改善,而在发生资产剥离之后的两年,公司的业绩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李占猛(2004)以2001年发生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资产剥离发生的前两年以及剥离后两年的业绩变化。作者发现,除了资产剥离后第一年(2002年)相对于剥离前一年(2000年)业绩出现下降外,以后都随着年度的增加,企业业绩得到提高。从资产剥离后的长期效益看,剥离后第2年企业的业绩相对于前3年得到了明显改善。作者还发现,剥离后第1年的综合业绩要明显低于剥离前1年的综合业绩。这说明上市公司出售非相关业务或者其他资产在短期内并不能使企业业绩得到改善,需要有一个调整和逐步发展的过程。
张琳琳(2005)以2003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的进行了资产剥离的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剥离动因对绩效的影响程度。作者选用了5项运营能力指标和3项盈利能力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企业进行资产剥离后,其绩效变化和企业进行资产剥离的最初动机有很大的相关性,剥离动机的不同在更深层次反应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差异,进而决定了企业在进行剥离时主动权的掌握情况,以及剥离后企业的经营情况。作者还发现,为了改善财务状况而进行的资产剥离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增长力,并且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的资产剥离还会损伤企业的元气,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来自辣,文^论#文~网,加7位QQ324_9114找源文
www.751com.cn刘礼安(2000)以1998年的22家进行了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资产剥离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我国上市公司当年资产剥离的正向绩效不显著,大多数资产剥离未能使公司业绩有实质性提高。第二,获取一次性收益是我国上市公司当年进行资产剥离的最直接动机。第三,资产剥离中关联交易问题突出。
陈华明(1999)通过对1997年和1998年进行了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的业绩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在短期内是明显的。资产剥离的正向效应除了单独地通过转让所得的收益,减轻债务和避免亏损这几方面来体现外,更多地通过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上市公司强化主营业务,将经营业绩提高而间接地体现出来。因此,如果资产剥离后,公司的主营业务依然没有有效地增长和强化,资产剥离给企业带来的这种正向的效应也得不到体现。
边缘检测技术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黄清钊(2004)通过对2001年实施了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研究后发现,2001年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对企业业绩的改善并不明显,获取一次性收益影响年报是大部分企业进行资产剥离的最直接动机。同时,由于资产剥离中关联交易问题十分突出,使得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资产剥离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第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