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教育来自于批判精神
【案例二】——《台湾蝴蝶甲天下》
在我和学生一起从蝴蝶的繁殖和生长的角度深入研读并讨论了台湾蝴蝶的“甲天下”的理由后,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篇课文和《太阳》一样,也是一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点我们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了,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学生个个眉头紧皱,带着对课文的阅读期待,积极主动地专心致志地去读课文。大约一分钟后,有了零星的几只手,我指名了一个学生,他说:“我认为‘仅高雄县的黄蝶幽谷一处,一年就能生长出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这句话在表达上不够严密,缺少了一个字。”此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学生多了许多,他们的小手频频举手,似乎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让那位学生继续说:“因为学习了课文《太阳》之后,我们知道了对于一些无法具体测算的数字在列举时必须得用上‘大约’或‘左右’等词语,这样能使表达更准确,内容更科学。而在这个句子中,黄蝶幽谷一年到底能生长出多少只蝴蝶是没有人能精确地数出来了的,所以应该在这200万前加个‘大约’或在后面加个‘左右’。”
【案例三】——《“我是您的儿子”》
在体会课文最后一个部分的时候,我出示了“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这个句子。
师: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党的好干部的形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人民的好儿子的形象。
生:我从“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焦裕禄为了人民不辞辛劳,不停地忙碌奔波。
师:你说得真好,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来告诉我们大家吗?
(生读,“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一句读得十分干脆。)
师:你对他的朗读想说点什么吗?
生:焦裕禄出了许楼村,又急急忙忙地向前奔去。所以,他消失在“茫茫雪海中”肯定又到什么地方访贫问苦去了。所以后半句应该读得意味深长一点。
师:说得真好,能请你来读一读吗?
(生读,后半句读得比较缓慢,使人充满的了遐想)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理解、感悟和朗读,你觉得这个句子怎样改一下,或许意思会更明显。
生:我觉得在句子后面再加一句: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生:我觉得只需要把句末的句号改成省略号就行了。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句末用了个句号似乎也把焦裕禄为人民做事情划了个句号,可实际上他是直到逝世前都没有停下他的脚步,而用个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就可以让我们去想象他还会去些什么地方,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他为了人民不辞辛劳,永不停步。
师:我们就按照他说的把课文中的句号改成省略号吧。
【反思】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就不能发现真理。大家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有怀疑就有批判,有批判就易于发现真理。在阅读活动中,没有怀疑和批判,就造就不出创新人才。”批判性阅读是阅读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它表现为在阅读过程中努力辨别真伪、识别优劣、发现偏差,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步步深化,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进而产生批判性思文。只有具备了批判鉴赏能力,才能在阅读中作出正确评价。
从以上的几个案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他们大胆地对课文中的个别句子进行了质疑、评判,或许学生的看法还很片面,但这种怀疑批判精神是很可贵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因为批判性阅读思文的培养有个由低往高、由片面向辩证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每发表一种意见都十分正确。
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文的潜力是很大的,点拨得当即爆发出思想的火花。通过这样的阅读实践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文和创新能力。长期坚持批判性思文训练,学生就会从幼稚走向成熟,渐渐炼成一双“火眼金睛”,正确区别事物的真假虚实、美丑善恶。其辩证思文能力将达到一定的水平层次。
【案例一】——《猫》
一次,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我出示了: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这样两个句子,让男女生各读一句,然后说说对这两个句子的体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谈了文中“几朵小梅花”的妙处,当大家正说得起劲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位女生目光炯炯有神地望着我,似乎暗含着期待,我便让她来说说体会。她站起来说,“这个句子的语言十分朴素,把脏脚印说成是小梅花,从而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温柔可亲,以及表现了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我原以为她和其他同学一样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其实作为老师我也只能体会到这个层面上,但是当我让她坐下的时候她却有点犹豫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想法。”我用带着鼓励的目光对她说:“好,大胆地说吧!”她似乎也有了点自信,“我认为这里把‘踩印’一词换成‘画’字,可能更形象生动。因为‘踩印’只是猫的无意识动作,而‘画’则是有意识行为,这样的话在老舍爷爷的眼中猫俨然就是一位小画家,似乎要给老舍爷爷的文章配上几幅美丽的插图。”简单的几句话令我又惊讶又欣喜,这是我——她的语文老师所想不到的,老舍先生可是语言大师啊,谁会去怀疑他文章中的不足!而她——我的学生却这样去想了,并且她的理由又是那么充分,想法又是那么独特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