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设计及模式
[注释]
①刘铁芳.试论探究性教学[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3(6)摘要:4.
②张华.课程和教学论[M].上海摘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摘要:80.
\
一、高校实施探究性教学必须注重的几个新问题
1.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要求摘要:开放性。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时间上仅限于课堂的45分钟,空间上也局限在教室。探究性教学对教学形式的要求却是开放的,这意味着教学的广延性,即时间和空间上的广延性。时间上的广延性是指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一堂课的开始,包含着师生课前知识、经验、新问题的必要预备,一堂课的结束只是探究性教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学生在课堂上激发、累积起来的新问题意识把他们引向课外、引向对世界积极主动的探求和思索中。空间上的广延性是指教学的地点可以是多样的,学校和自然界、学校和社会、学校和实践基地、教室和图书馆、教室和实验室、教室和宿舍等相结合。
传统教学的内容选择一般局限于教材,或者以此为基础在专业知识方面由教师予以拓展。而探究性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表现在教材和其他知识资源的结合。好的教材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新问题意识,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思文方法。此外,还需要其他相关知识资源的补充,如和专业教师座谈、查询网上资源、阅览期刊及著作等。广泛地涉猎会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全方位地练习学生发现、思索、解决新问题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是开放的,有弹性的。教学的视野绝不仅限于课堂、教材,而是随时把师生引向对外在社会和自然界的关注之中,大大拓宽教学的空间,使师生得以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去寻找、把握、探究新问题。正是广阔思想空间的创造,“探究性”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可能。
2.教师角色的定位摘要:指导性。和传统教育相比,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指导性功能,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参和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所谓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探究性教学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起组织功能;所谓指导者,是相对于主宰者来讲的,指教师在探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而非越俎代庖,导致学生失去主体地位;所谓参和者,是指教师在探究性学习实施的全过程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并在探究基础上进行反思和评价;所谓评价者,是指教师应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探究内容、学生和教师等方面进行正确的评价。总之,教师不是主宰教学的权威,而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教师不是作为传声筒,而是作为一个带着理智、情感、聪明,和学生平等的个体,超越简单知识授受,参和到深层次的教学情景的创造性建构之中”①。
3.教学活动的参和摘要:全员性。教学活动参和的全员性主要是指全体学生都要积极参和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的积极参和和指导也不可缺少。学生的全员参和性首先表现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习者,“人”则意味着心理发展具有非凡性,所以,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喜好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全体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了承认和尊重,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和。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制订恰当的探究计划,实现个人的探究目标。全员参和的另一种表现是学生共同参和。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面临的新问题是综合的、复杂的,需要依靠伙伴的集体聪明和分工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形成知识信息的多向建构,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合作意识和能力。
4.活动价值的体现摘要:过程性。重视学习、探究的过程价值是探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而探究性教学则更为看重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注重学生思文方法的学习和思文水平的提高,其学习结果不只是局限在“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上,如回答新问题、做作业、撰写论文等,而是更加注重让学生把握情况调查、实地观察、资料查询、文献探究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对于大学生,不但应把握某项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能够以所学知识为媒介,提升自己选择、判定、解释、运用、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5.探究活动的开展摘要:探究性。英文“study”一词,既有“学习”的意思又有“探究”的意识,这表明学习和探究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探究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过程。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这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它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新问题,主动地提出新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并得出结论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习的内容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探究课题,教师不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引导、归纳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新问题,从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并得出结论。“任何知识都既是探究的产物,同时也内在地蕴涵着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还是未来探究过程的原材料”②。知识和探究鱼水相连,密不可分。在探究中获得的“真”“善”“美”,因为浸润着学生的血脉才具鲜活的生命力。
6.学生知识的获得摘要:体验性。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手段,主要通过间接经验的学习,以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丰富知识体系为目的。相比之下,探究性教学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理性熟悉,如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把握、能力的提高等,而且还非常注重使学生获得感性熟悉,即知识探究过程中内心的各种体验。现代学校的教育功能不仅在于实现文化传递,还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创造能力为例,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和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仅仅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和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观念体系。另外,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也只有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方可形成。
7.学生素质的提升摘要:综合性。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受格式塔心理学整体论的影响,认为人格是有组织而完整的整体,假如把人的情感生活和智力分割开来,其结果是双方都受到损害。由此,在教育目的论上,主张培养“完整的学生”,追求“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实现受教育者在身体、精神、情感、理智等方面的有机统一。我国目前的大学课堂教育,仍然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也就是求“真”的一面,造成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缺失。探究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方面的丰富,并且在“情”“意”“行”等多方面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会形成团结合作的作风、克服困难的毅力等优秀品质。
二、高校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案例
在高校的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要注重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开放性、教师角色定位的指导性、教学活动参和的全员性、活动价值体现的过程性、学习方式的探究性、知识获得的体验性、素质提升的综合性等。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努力寻找探究性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使探究性教学真正在高校课堂里扎根。下面以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课程论”中“中国早期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的知识教学为例,其探究性教学过程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包括不同的步骤。
1.第一阶段——探究性教学实施初期摘要:思索定向。结合本节知识,启发学生思文。首先,给学生简要介绍本节的知识点摘要:陈鹤琴、张宗麟和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然后,呈现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新问题摘要:“阅读过教材之后,学习中国早期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联系目前的学前教育实际,除此之外,依你的观点,还有其他的相关内容需要探究吗?”对于这个新问题的回答,要求学生把握足够的知识信息量。建议学生到图书馆阅览期刊和相关书籍,利用网络搜索有关的知识信息,和相关探究领域的专家教师座谈,到四周的幼儿园向一线教师了解课程情况,心得课程思想,为确定探究课题打下基础。
师生共同讨论,拟订学习计划。收集学生对新问题的看法,同时讲述自己的观点,共同拟订本节学习计划。通过师生共同的讨论交流,初步确定了要学习探究的知识内容。本节的探究专题有摘要:专题1摘要:了解陈鹤琴一生;专题2摘要:中国早期学前教育的课程思想简介(颜之推、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宋庆龄、康有为);专题3摘要:陈鹤琴课程思想探究(五指活动法);专题4摘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简介及课程启示;专题5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简介及课程启示;专题6摘要:幼儿的科技教育及课程启示。
2.第二阶段——探究性教学实施中期摘要:探究交流。根据学生喜好,成立专题小组。根据专题知识的种类(专题1-6),学生依据喜好,组成辣个不同的专题知识学习小组。为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每组推选小组长负责本组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收集专题信息。首先,由小组长领导制订探究计划。其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专题信息。最后,各个小组分别对其专题进行研讨,并撰写专题报告书。
学生扮演主角,进行专题报告。小组推选自己的报告员,并对其专题进行报告,师生共同分享收获的果实。其他小组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在报告后对存在的疑问进行提问,这时教师及时的点拨非常重要。
3.第三阶段——探究性教学实施后期摘要:反思整合。师生现场参观,撰写心得论文。和学生一起参观德城区幼儿园,基于本节知识的学习,撰写心得小论文。这样,使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整合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思索学前教育实际,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进行总结评价,激发探究热情。在整个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存在的新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必要时进行评价。在最后进行总结评价环节中,主要是对学生撰写的心得小论文逐一评价,并和其进行口头交流。将他们的小论文装订成册,以便传阅,使知识的建构更广、更深。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自己改进的方向,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热情。
[论文]高校 探究性教学
[论文摘要]高校实施探究性教学,必须注重教学形式和内容要求的开放性、教师角色定位的指导性、教学活动参和的全员性、活动价值体现的过程性、探究活动开展的探究性、学生知识获得的体验性以及学生素质提升的综合性。在此同时,还要把握好思索定向、探究交流、反思整合三个关键环节。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21世纪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近几年人才招聘的情况看,目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健全,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社会要求相结合、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缺乏拼搏意识、缺乏和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意识,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造能力,必须结合具体学科从课堂教学做起。探究性教学,是教育者通过建立一种合适的体系,采用一种恰当的模式,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练习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由此可见,高等院校实施探究性教学势在必行。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不同程度地禁锢着高校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高深学科知识为主要手段,以继续前人积累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以把握知识的数量和熟练程度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因此,本文将对高校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探究性教学设计及模式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