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设计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职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 所以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进行化刑法教材的改革,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 .分析职业岗位 ( 群 ) ,进行课程定位我系各专业在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 ( 群 ) 进行分析,得出对应的能力要求,进而分析专门技术能力、关键能力以及从业的基本素质。
2. 分析工作过程,确定课程内容
我们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是:以对应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以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内容确定以后,按照职业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和组合。刑法课程,对应每个项目都包含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并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安排学生独自操作进行技能训练。
3 .注重能力考查,创新课程评价
我们目前采取的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为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我思考我们在评价方式上是否作以下创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评价更注重能力考查,我们尝试引入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评价,由企业人员根据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相对应的课程都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接轨。这种评价方式可以称之为“过程 + 结果”的考核评定方法。
考核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基础技能项目考核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技能考核。基础技能项目考核具体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 ( 岗前实训 ) 前进行,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技能考评小组。学生通过专项技能训练后,在“基础技能”中任意抽取一个项目考核,考评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进行现场打分,评定基础技能项目考核成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技能成绩,即某一岗位技能成绩考核,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师结合生产实践.随机、多次考核,并结合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 生产纪律、吃苦精神等 ) 评定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技能成绩。第二阶段为岗位技能考核。具体安排在学生就业前进行,主要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核,学校派出专业教师督考。根据学生顶岗实训的不同内容,在相应的“岗位技能”中抽取 1 ~ 2 个项目进行考核。岗位技能项目考核成绩,主要由企业实训指导教师根据技能项目来考核,结合学生毕业顶岗实训期间的综合表现,如生产纪律、敬业、吃苦、协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定。该成绩将作为学校推荐学生就业 ( 或用人单位聘用 ) 的依据。学生学习期间的技能成绩由基础技能项目考核成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技能考核成绩和毕业顶岗实训时岗位技能考核成绩三方面组成,学生必须三次考核成绩全部及格,技能考核方能通过。
二、目前模块化教材的优缺点探讨
模块化教材有着传统教材无法拥有的优势,这是目前职业教育中模块化教材应用的主要原因。
1. 更接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略微差些,理解力、想象力、学习能力都比较差,他们更加容易接受直观的、感性的知识,学习较为复杂的理论时则有很大的难度。模块化的教学减少了系统理论讲解,让学生的学习难度下降,同时能以有限的时间学到实用的知识,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2.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模块课程内容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保证了同一时间可以开展多个班级不同模块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而且由于实训设备直接和模块课程配套,实训项目有较强的针对性,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及时的。学科型的教育则偏重于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对实训部分重视不够,往往与理论教学脱节严重。
但是模块化教学存在着它的不足,我们首先研究它的不足,才能逐步去克服这些不足,使模块化教学走向完美。
1 .课程划分独立性与互换的流水作业之间存在着细节上的不协调
课程的划分,除了考虑内容的相对独立以外,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周期。课程划分过细,则需要配备的实验设备增加,教学管理的难度也增大;划分过粗,则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周期延长,逐渐趋向于传统的学科型模式,无法体现流水作业的优势。但是模块之间尽管功能独立,但在课程内容上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导致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内容重复、交叉等情况此外,过分强调模块之间的功能独立性,还可能削弱学生对整体结构有机联系的认识。
2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