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与提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提要】 本文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和现实出发,提出将激励机制引进馆员教育管理,并对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教育及其全面提高素质,进行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在文章结构上力求层次清楚,在写作特点上力求逻辑性强,文通理顺,这既是征文的要求也是笔者努力争取的目标。此外,在手法上从宏观着笔,微观收笔。
开展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不一定为每个馆员所认识,但决策者从实际工作发展考虑,急需提高工作者素质,从而认识其迫切性。
【主题词】 图书馆 继续教育 激励 素质
一、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力,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我国图书馆,每个馆员面对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都有一种适应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需要。继续教育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提供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成为“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
鉴于此,汉川市图书馆于1994年底,将馆员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到关系全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地位,开展了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的馆员教育,坚持了3-5年,每年分两个阶段(学期)开展,力争馆员素质上一个台阶,作为一项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前提。
二、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实
1、观念
当前,继续教育应该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培训 。
虽然继续教育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开展馆员教育是迫切和有长远效益的,但教育观念在我国 图书馆界并未深入人心。一些图书馆在决策层即馆领导中,对馆员教育的战略地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较多的图书馆在管理层即中层领导中,对馆员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为科班出身的馆员学识已够丰富,足以应付业务需要;或认为图书馆一般工作简单重复,经过培训后即可上岗完成任务。相当一部分馆员,对教育或逃避、或应付,甚至漠然处 之。
2、对象
在我国,馆员教育是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和一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的教育。教育对象量大、面广且在年龄 、学历、职务、职称、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开展教育必须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办学。
3 、机构和管理人员
我国图书馆大多无专门继续教育或职工培训机构,也少有专职或专管的人员。较普遍的是,由图书馆人事部、馆长办公室、辅导部或业务部等负责馆员的教育管理,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
4、师资和教材
继续教育的师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师资以兼职为主,以图书馆内为主,主要来源于馆内业务岗位上的骨干,教学相长,又以此类教学活动作为这些骨干提高业务水平,开展自身教育的一种方式。
馆员教育的教材一般难尽人意,有些内容已显陈旧或是馆员已掌握了的,有些教材理论和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
5、时间
继续教育,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实现五天工作制后,图书馆更难有时间保证。在汉川馆的教育实践中,只好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实行时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余学习,二是在不减免工作量和工作定额的情况下,上班时间学习。
6、经费
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以公费为主,主要来源于图书馆事业经费。但教育的效果是远期的,效益是潜在的,而经费的付出是实际的,现时的。因此,经费压力较大。从汉川馆的实践看,自费公助加奖金是现实可行的一种方式。
三、建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从图书馆继续教育的现实来看。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管理一般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师资多样化并以兼职为主,教材不尽人意,教育对象多层次,内容多样,办学多形式,时间和经费难以保证,而学习是主观努力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样我国图书馆员教育难以采用严格、有效地行政管理模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目标靠人去实现,成绩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馆员的学习动机和主观努力,不能完全由行政管理控制。但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在教育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馆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通过对馆员不同需要的激励和满足,唤醒其学习动机、欲望和觉悟,从而可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汉川馆从1995年开始尝试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图通过激励机制,建立馆员教育管理体制,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其内涵是“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学以致用”。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馆员通过教育,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适应变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通过教育及其考评,将馆员素质同明确的量化指标、目标联系,将这些指标同岗位调动、晋级和职称评定等联用,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主要依据,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更优配置和科学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管理,包括观念转变、立法保证、规章制约,健全教育机构,控制教育内容以及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
1、观念转变。
大力宣传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树立危机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让馆员从主观上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主观上重视和自觉对开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立法保证和规章制约。
据报载,北京市人大通过一项地方性法规,从1995年10月1日起,该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受聘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者,需依法进行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72学时。这样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对馆员教育作出具体规定,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立法保证。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汉川馆在无相应法规提供立法保证的情况下,制定了有关继续教育的暂行办法,对教育的目的、内容、课程及师资、组织管理、激励机制作了具体规定。按规定,全馆业务技术人员需参加教育,每年不少于40学时。该办法成为全馆教育的制约性规章,使图书馆教育有章可循。
从笔者的自身情况来看。1986年3月派至湖北孝感地区(今孝感市)图书馆,系统的接受了为期一月的“全区图书资料管理干部培训班”。1988年9月参加电大图书馆学专业学习。1992年11月,参加由地区人事局、文化局主办的(全脱产)图书馆业务培训。1997年1月,参加汉川馆的业务培训,成绩合格,先后获得各级主管部门验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3、健全机构。
有了立法和规章,还需健全执行机构,以保证法律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汉川馆在继续教育管理实践中,确定馆员教育由分管业务的副馆长负责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每月双周五组织全体馆员进行业务培训,然后考核,考分进入人事档案。
4、内容控制 。
继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办学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使教育的内容控制成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中,汉川馆通过对课程、学时、学分等方面的控制和激励,将内容引导和制约到以下4个方面。
(1)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包括行为修养、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人的素质比人的知识、智力对工作的促进作用更重要,提高馆员素质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2)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开展。
(3)图书情报现代化新技术和新知识教育,多以研讨和馆内外讲座形式开展。
(4)语文课程学习,包括外语、古汉语和写作等。
5、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对继续教育效益进行评估,认定教育的成果,可以用事实向人们展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教育考核评估体系,是馆员教育激励机制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教育及其激励机制,保证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的科学管理,促进教育的发展。
四、全面提高馆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 既是对本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责任与义务。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馆员的自身道德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李鹏同志在致国际图联第26届大会的贺词中指出:“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高度的评价,无疑是对我们图书馆神圣职责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思想道德,敬业精神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更高要求。
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并非仅仅表现在“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等具体行为上,确切地说,素质才是一种“实力”,拥有“实力”的馆员才能成功地适应读者的各种需求。素质也是一种潜力,有了它就可以在岗位上作出有价值的创新。道德素质的充分再现,是道德在基础,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的,是人们内在的品质,包括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思文方式、道德伦理,法制观念、文化程度、科学知识、审美趣味、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内涵。一个合格的馆员,必须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勇于冲破陈旧的思想禁锢;狭隘的思文方式;自足的心理障碍;求稳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懂得现代化管理知识。否则,何以谈接待社会各类层次的读者群。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的社会转型期,提高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而且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更要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文化工作者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东方等.第三世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2000年展望.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6):12-16
2、倪春发.谈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3):32-33
3、林九如.情报继续教育的类型内容与途径情报学刊,1993,14(6):473-476
4、贾弘业.北京市通过地方法规:受聘专业人员要接受继续教育跟上时代.信息时报,1995-10-3(1)
5、王裕学.谈图书馆人的道德建设.图书馆论坛,1997(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