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浅谈诗歌的欣赏

更新时间:2010-1-6:  来源:毕业论文
浅谈诗歌的欣赏
长期从事中国诗歌研究的四川西南师范大学的李怡教授曾在著作《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的开篇指出:(中国)诗歌今天面临的问题,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欣赏……一旦欣赏成了问题,我们就无法消除横亘在现代诗歌和读者之间的屏障。四年过去了,当网络文化以锐不可挡之势,无可争议地占据了人们文化消遣的主要市场,诗人们推倒了斗室的一堵墙,是否真能辽阔一片天空呢[注,引用了军旅诗人沉默的金子《盛世颂歌》中的:“推倒一堵墙,便辽阔了一片天空”]?李教授所担忧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在不少网页上不难看到饱含寄激情的诗人们仍然遭受着冷遇,网易如此,新浪如此,连文学性很强的其他网页也看不到现代诗歌复燃的迹象。对此,我们不无遗憾,同时也明显感觉到现代诗歌与大众的欣赏水平存在严重的脱节。
新诗的应运而生与发展并没有彻底改变人们传统的欣赏模式,从而导致了今日诗人举步文艰的困境。中国是诗的国度,正是几千年来源于《诗经》的那种清晰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形成了我们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积淀的欣赏思文。五四时期产生的新诗是作为对抗旧文化而产生的,以胡适为代表的“白话诗”彻底改变了诗歌的形式,虽然经过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派与“雨巷诗人”在形式、声韵方面的奋力反拨,但新诗与西化现代文学思潮相融合,与传统文学决裂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通过穆旦、冯至等七月诗派、九月诗派的诗坛巨匠的努力,中国现代派诗歌已经走向成熟。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潮中了一大批先锋实验诗人,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世界文学的汪洋,大胆地吸收与糅合,将中国现代诗歌推进到后现代主义,同时也将亿万诗歌爱好者甩在身后。从此,诗人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空旷地带,苦闷,焦虑,甚至歇斯底里地呐喊……
诗人的才华体现在创作上,而无法引导广大读者如何去欣赏(中国诗界评论的滞后是关键);更不可能降低身价去迎合大众的口味,即便是网络间涌现的草根诗人,也保持着独立的个性。解读现代诗歌也如其创作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智慧,更需要丰富的技巧。现代诗歌越来越“重视意象的非常组合,注重意义的空白、时空的跳跃、意识在瞬间之中完成的转换……主要是以哲理性、象征性和意象的非理性化组合等与古典诗歌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对现代生活的深度表现的”,“释放出丰富的信息,呈现出一种复杂性和丰富性。”从上个世纪的20年代,人们就提出:诗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一直以来,关于诗歌的“晦涩”问题争论不休。因而,现代诗歌的“晦涩”、“朦胧”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大家接触现代诗歌无法回避的问题。
由于现代诗歌的晦涩难懂,许多诗歌被误读也屡见不鲜。就拿卞之琳的《断章》来说吧,好多人认为那是一首情诗,评论家李健吾则认为它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而诗人自己坦言在写这首诗受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启示。卞老三十年代的作品尚且如此,后现代的诗歌更是让人穿凿不透了。在网络中,当人们面对语序颠倒、时空紊乱及意识模糊的诗句时,不得不抱怨诗人煞费苦心的“刁难”了。读者看不懂,自然失去了欣赏的热度,留下冷清的门面让诗人独自徘徊了。
记得好几年前,诗坛就出现写诗的比读诗的人多的怪状,不知是哪位台湾诗人曾笑谈,那个时代在台湾一个高中生也可随便来几句。当时的情况的确如此,大家认为写诗很随意,自由诗嘛,怎么写多可以!似乎新诗形式的自由,不但降低了学习者的门槛,也糟蹋了诗歌本身固有的诗性,沦为泼妇骂街、醉酒胡言乱语式的口水。网络上不时有人对泛滥成灾的口水诗和诗歌的散文化愤愤不平,几句话一分行难道就成诗了?的确有的诗作徒具诗形,诗味索然,若是不分行作为散文的一个段落也无话可说,称之为诗实在有些勉强。当然,我并不是劝大家不要写诗,而是希望初涉诗学的朋友在写诗的同时,不妨多翻翻名家之作,梳理一下诗歌的脉络,从中汲取一点营养,尝试一些诗歌创作的技巧,从而改善一下诗歌的面目。要是能与诗友日常切磋,更会有豁然开朗的眼界。因而,我认为,无论是浸淫已久的行家,还是初涉者多读一点诗,懂得欣赏之道,多一点交流,更有利于大家在诗歌的路途上少走一点弯路,多一点光明,对整个诗界也是一种促进。
李教授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放在案头已有些年月,我每次翻阅,多少有一点收获。作为诗歌爱好者,我们可能一辈子写不出震撼人心、余味无穷的诗句,但当接触到精妙绝伦的诗句而无从欣赏时,不能不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5、10
关于诗歌的信念
有人说,这个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许多对诗坛现状不满、抱怨的人们来说,是否能静下心来做点什么?
我始终坚信,不管是市场经济主导的现在,还是全球化日益明显的未来,具有数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诗歌不会淡出它应有的舞台而成为历史的烟尘。站在历史的高度,中国诗歌如同一条奔涌不止的河流,当它受到上个世纪中西文化激烈的碰撞之后,毅然然转向——走出了自身狭窄的甬道,世界化的趋势日渐明朗;站在个人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有两股强大的势力左右着我们的思文,一种来自现代工业文明的竞争意识和约束力,另一种则是古老的诗性智慧——在与工业文明的对抗中,他一改传统儒雅的风格,显示了现代语言的张力,也充满了理性的考量,不断调节着我们的内心。鲁迅先生说过,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毁灭。中国诗歌不会止步不前,更不会就此偃旗息鼓,应该是蓄势待发!目前这种沉闷的状况不会延续太久,我们对此应该满怀信心。
中国作为一个诗歌的国度,古老的诗性作为一种心理积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不管分割多年的台湾同胞,还是远隔重洋的海外华人,都具有一种强烈的诗性的集体意识。从诗歌中扬起的每一朵浪花,总能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崇尚、回归。我们的血脉流淌的正是这种原始而永恒的记忆,一次又一次地在“小我”——“大我”——“无我”的境界里获得心灵的纯化。
不管你以何种姿态,都无法拒绝一个诗歌时代的到来!对于既爱又恨的人们,与其整日抱怨,不如重新审视一下我的仓促留下的文字离诗歌有多远,若干年后是否还能称之为“诗”?
浅谈诗歌的欣赏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