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了物理却难于进行物理思考,即缺乏运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和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的物理意识。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意识方面谈谈笔者的体会与思考。
一、概念教学应挖掘物理内涵
有这样一个问题:干燥的温度计,在电风扇吹风下,其示数是否变化?按生活经验,当风吹来时人就感觉凉爽,学生由此判断得出温度计示数减小的错误结论。学生分析出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学生对“蒸发吸热”的物理内涵认识不清。液体蒸发才吸热,风吹干燥温度计不存在蒸发现象,因而不存在吸热现象;其二是学生“想当然”。学生不能利用“蒸发吸热”的物理原理来分析问题,缺乏自觉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意识,出现了“学而不用”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应努力挖掘概念内涵,通过物理实验、具体事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杜绝死记硬背现象;在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然后用物理概念、规律进行思考,做到分析有据,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应与物理知识挂勾,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进行判断和推理,切忌“想当然”。
学生习惯套用公式解题,将物理问题数学化,而对物理公式的内涵认识不清或不去理会,这是学生缺乏物理意识的又一重要表现。如要求学生计算已露出水面的粗细均匀的桥墩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时,学生会不加思索地先求桥墩排开的水的体积,然后利用浮力公式求出浮力大小,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浮力概念缺乏实质性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理解物理概念。浮力是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之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物理实质。如果学生理解到这一点,上述问题便不难解决:由于上述桥墩上下表面不受水的压力,因而压力之差为零即浮力为零。此外,教师在教学提问、考试命题时,应使问题涉及物理实质,让学生明白:记住概念、规律、法则的文字和公式而不领会其物理内涵是学不好物理的。
二、规律教学应重视物理实验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表明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然而,许多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们将教材上物理规律的条文和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等背得烂熟,而不去理会物理规律与物理实验间的必然联系,更谈不上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探索物理规律,学习实验只是在应付考试。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牢固的实验意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分析物理问题应把实验事实放在思文的首位。
首先,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千万不能在黑板上讲实验,不能用多媒体动画代替实验。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器材、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这样学生便体会到:一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都受规律制约,物理实验是探索物理世界的重要方法;其次,教师要多创造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许多演示实验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演示,要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动手。例如将《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教学改在实验室进行,并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索实验,学生两人一组,从实验思路的确定、实验器材的选择到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和实验结论的得出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这样学生就亲自经历了一次运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学生实验意识便会得到大大强化。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就地取材进行实验。如在家观察水的折射现象,只要用一只水杯和一枚硬币就可观察到奇妙的折射现象。物理学科组还可以组织学生物理实验创新大赛,激发学生的实验欲望。总之,只要教师拓宽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重视实验教学,学生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意识。
三、解题教学应渗透物理方法
对学生进行物理方法的初步教育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学生严重缺乏利用物理方法分析问题的意识,他们习惯于套用公式计算,不能套公式便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应着力进行物理方法教育,而解题教学是渗透物理方法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挖掘习题中包含的方法教育因素,抓住方法和知识的结合点。例如,沿着光滑折面把重为500牛顿的物体缓缓拉上高为15米的平台,如图所示,求拉力做的功。题目没有给出拉力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许多学生认为解决此问题条件不够。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等效法思考。折面可等效转化为多个斜面,此外,功的原理告诉我们:利用斜面对物体做功与直接用手将物体提起做功相等,根据这些等效性,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这种物理知识与物理方法的结合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物理方法教育;第二,适时进行方法总结。某种方法在某一阶段教学中出现过数次后,教师就可以对此进行总结,将方法进一步明确化、科学化。例如,讲简化电路问题时,又要用到等效法,此时,教师便可以对等效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体会到:等效法是从事物间等同效果出发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一种方法,它把实际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转化成理想、简单、等效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方法较多,如模型法、对称法、极端值分析法、逆向思文法、图象法等。渗透方法教育的途径也较多,只要教师在方法教育上常抓不懈,就一定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作业指导应规范物理语言
物理问题的分析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物理语言,然而,许多学生学习物理一段时间后,仍不能用物理语言表达自己的物理思文,物理作业不规范。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锄头松了,将锄把在石头上撞几下,就会套紧,试分析其中的道理。比较恰当的分析应该是:锄原来是运动的,撞击时,锄把受力而停止,由于锄头的惯性,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结果就套紧在锄把上了,在这里“运动、受力、惯性、运动状态”等是用物理语言表述该物理过程的关键词。有些学生在分析上述问题时用“锄把不动了,锄头还要动”、“锄把不动了,锄把就会进入锄头孔眼里”等生活用语或抓不住问题本质的语言来说明,有些同学的语言表述还缺乏条理性,这都是学生缺乏物理语言意识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作业指导环节中,应着重强化学生的物理语言意识。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学生分析物理问题时应落实好如下四个关键步骤:一是确定研究的物理对象;二是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三是确定解决问题所用的概念、规律和法则等;四是用物理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文过程和解题过程。运用物理语言时,尤其应使用概念、规律和法则中的关键词,所用物理公式的物理量符号应与题设物理量挂勾,明确写出所求物理量单位,同时注意物理语言表述的条理性。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使用科学规范的物理语言,为学生作出表率,让学生模仿运用,强化规范使用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不断提高物理语言的表达水平。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意识,是摆在初中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从初中物理教学的某些侧面谈了些肤浅的体会与思考。拙文若能引起广大初中物理同行的共鸣,便达到了笔者的初衷。
浅谈初中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