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总结与反思 第7页4、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空间 发展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少皆知的“小马过河”的故事正是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以生活为载体的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无数个“试一试,就能过河”的机会。生活领域的宽广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学习方式的开放性,提供了实践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课题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社区建筑进行调查,对当地文化遗产、传统艺术进行调查,对身边的事件和对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多种方式:实地查看,听父母、同学说,看电视、报纸等。这些活动的展开,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在调查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表达调查效果,学生有的运用绘画,有的运用布贴,有的运用版画表达了自身的感受和认识。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培养了实践创作能力。
5、新课程资源在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中得到创生与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对美术创作有了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学生的生活知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生活知识对于构建新课程、丰富新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包含了生活经验的知识、间接的知识(听父母、同学讲的知识)、看到的知识(电视、网上、课外书上)、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些已有的知识构成了学生的生活知识。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知识,不仅仅对于学生构建新知识行之有效,而且对于丰富课堂教学,丰富课程资源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这样的课程具有一种吐故纳新的机制,能够实现经验的持续增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丰富多彩的,为学生生活世界服务的美术教学是鲜活生动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美术教学的源泉。
辣、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 要将生活引进课堂,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进行观察、调查、搜集材料等活动。而有些家长认为美术是“副科”,阻碍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些学生因此不能完成课外任务。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主性、实践性较强,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偏高,有些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因此不能达到全面参与,高度参与。
3、 大班化教育,学生人数多,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只能满足一部分。
4、 课题研究中要将大量的生活资料、材料引进课堂,故教师的搜集工作繁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美术教学总结与反思 第7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