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执行力
"执行力"是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事实上,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成功与否,可以说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优秀的组织都非常重视执行力的问题。提高执行力可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超越对手、保证持久性的重要优势,提高员工自身的竞争力,甚至可以推动企业变革。
既然执行力如此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执行力?所谓执行力,指转过身即行动,并且做到不折不扣地出色完成任务的能力。回忆一下中国历史上最具长远眼光和执行力的伟人--邓小平,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就是执行力的最好表述,一旦决定了的东西,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千万不能为自己找借口。
对于学校而言,执行力就是将长期发展目标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是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计划、学校决策转化成为学校发展壮大、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的关键。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的执行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执行力的高低,它既可以促使学校快速发展,也可能使学校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通过对学校的调查,笔者发现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执行学校某项工作时,学校领导总感觉结果没有自己预期的效果好。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学校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些归结起来,都是一个执行力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响彻祖国各地,振奋了教育工作者的心。课程的改变和教学的改革的春风吹来了时代的气息,执行力对于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是十分重要的。课改的核心问题是"课程"与"课堂",而教师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新课程改革呼唤执行力,执行力是左右一个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已经成为课改研究的热点问题。下面我就教师执行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提高教师的执行力,首先,作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想基础:新一轮小学课程改革期望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参与者与实施者,更是课程的主动开发者、决策者与创造者。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在教材中得到集中的体现--改革理念的渗透、教学内容的更新、知识体系的重组、教学方法的体现乃至评价方式的变革。可以说,教师主要是从教材中获得对新课程体系的认识的。当然,教材只是专家、学者对新课程美好设想的具体体现,这种设想能否转化为现实,取决于作为课程执行者的教师。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能力和使用水平成了决定改革效果甚至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其次尊重与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新教材最显著的变化是它不追求学科本身的完备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根本理念,即把教材的中心价值转移到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上。"面对教材的这种变化,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效果。然而,教材毕竟是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选择的典型教学材料。"创造性"使用既不是抛开教材,也不是"扬弃",尊重与理解是教师处理教材的首要原则。 尊重,既包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材,而不是想当然地轻易肯定与否定;尊重,还意味着以专业的眼光和审慎的态度深入钻研教材,弄清其编排意图与特点,不盲目改动与变换。 理解,就是在对文本作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掌握教材所呈现的各类信息,以及由此所体现的三文教学目标。尤其要仔细揣摩"知识"这一载体,包括被称为"共同知识"的客观的、逻辑的、显性的知识和称为"个人知识"的主观的、情境的、默会的知识。进而理解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呈现方式、技能训练形式、情境创设环境、教学进程安排等信息。 尊重教材才会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与效果;理解教材才能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勇气与胆略。
再次,对教材作二度开发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本手段:新教材"框架"式构造、"留白"式处理给教师对教材作二度开发(即适度重组与改造教材)创造了可能性。而教材的统一性与地域差异、教师差异、学生差异的矛盾也体现着对教材作二度开发的必要性。对教师而言,"二度开发"难在其度的把握。
最后,提高教学素养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动力保障: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树立终身学习观,自觉反思教学行为。善于挖掘课程资源。.熟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案例:二年级上册《松鼠日记》此文是以日记的形式,拟人的手法,向小朋友介绍了松鼠、刺猬、獾如何过冬的知识。读来生动活泼,富有童话色彩。备课时,我以为学生对本篇课文一定会充满兴趣,朗读、理解应不成问题。至于日记的形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写画训练,(即在每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得有意思的画上写几句话,再注明日期。)可以说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要以学习本文之机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写日记,并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但教完本文之后,我发现学生有两个地方显得比较难以接受,也即文本与他们的生活、已知领域出现了距离: 1、学生对松鼠、刺猬、獾这些动物的过冬生活不大了解,尤其是对"獾"很陌生,连音都容易读错。2、学生对日记三则中的时间跳跃性、内容连续性难以领会。所以他们只能理解刺猬、獾要冬眠,对于松鼠基本冬眠、偶尔出来活动的冬眠特点较难发现,特别是他们以为学了三则日记就是学了三篇课文(因为里面所写的内容不一样)。当然对于日记的这些特点,现阶段下我们还无须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安排主要也旨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童话氛围中了解世界的奇妙,间接模仿学习日记的写作。因此该如何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较有效的弥补前面提及的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日记这一写作体式方面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基点呢?我在另外一个班级作了以下尝试,效果还不错,现提出来与同行们交流:1、表演体验,续补空白,沟通物我世界。2、联系自身,贴近生活,启动日记习作。通过上面这两个环节的补充,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更加深入了,同时也隐隐约约领悟了日记的写作,从以前片段式随意的写画上升到较有意识的有潜在目的的连贯的日记记载。既知道了日记的格式,也知道了日记写作的好处,更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在此课例中,教师在备课时充分理解了教材,通过课堂的情况和学生反馈的情况,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的方式,同时对教材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创造。使得教材能贴近学生的实际,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教师执行力几点简单的认识,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起共同探讨和学习,共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