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教材编排欠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更新时间:2010-3-28:  来源:毕业论文

教材编排欠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引发思考的起因

  前两年转教低年段,恰逢本地使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以下简称“人教”)。在教学《长度单位》单元时,为有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我通过借鉴北师大版教材(以下简称“北大”)同类单元内容的练习,依照人教版教材编排的思路备课。连续两年同类教学内容的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效果好,练习反馈正确率也相当高。

  之所以会借鉴“北大”的目的,是我觉得“北大”在此单元的练习中注重了以任意一个数为起点测量的思文拓展以及长度单位的合理选择,而这些在“人教”上没有相应地体现。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时常会借鉴使用“北大”的练习,配合“人教”进行授课,效果一直很理想。我将这一切成功归于我合理地取长补短,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从那时起我开始对“北大”情有独钟。

  然而,就在去年我欣喜着全市从一年级始全面铺开使用“北大”以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北大”教材并非我过去想象地那样完美,它的身上同样存在着瑕疵。通过半年的教学,总体感觉效果也算不错。可就在上周教学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时,我发现情况严重了起来,学生学习效果同以往使用“人教”的学生相比,效果大打折扣,这是为什么呢?

  按理说,前二年我连续教了二个二年级,对低段教学是更熟悉了,经验也积累得更多了,操作的指导性也更明确了。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练习,使用的又是我一直翘首以待的教材,为何学习效果出现如此大的悬殊呢?

  翻看着手中的课本,回想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再拿出“人教”进行对照,我终于寻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是教材编排欠妥惹的祸。

  二、教材编排的对比

  1、教材体系与结构的对比:

  “人教”将“厘米与米”的认识归于《长度单位》,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学习这一内容时,学生刚进入二年级,他们在一年级时已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100以内的加减法。

  “北大”将此内容归于《观察与测量》单元,编排在第二册第二单元。学习这一内容时,学生刚进入一年级下学期,在此之前才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还没有学习有关100以内的加减计算。

  2、教学内容的编排对比:

  “人教”将《长度单位》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建议用4课时进行教学。 例1 统一长度单位 例2及相关内容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例3及相关内容 认识米 用米量 例4及相关内容 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北大”将《观察与测量》单元安排也分了4个教学内容,建议用5课时教学。 观察物体 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 厘米的认识 去游乐园 认识米 估一估量一量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机动(一课时) 3、内容侧重点的对比

  1)对“统一测量单位必要性”认识的对比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是二种版本都倡导的,这也是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的问题。为此,“人教”还专门安排了一个课时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北大”没有专门安排一个课时,而是通过让学生自选测量工具通过测量“课桌有多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数量会有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此内容的编排上,“人教”略胜一筹,做得更加细化。“人教”通过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引出了统一的长度单位──正方体(1 立方厘米),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既不便于携带,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尺上的刻度也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了厘米尺。而“北大”的学生没有经历这一个过程,虽然他们也通过使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了同一长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但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一带而过地感受了一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人教”的学生不仅实实在在地经历了这一过程,而且在前一课时中,学生大量地进行了实际操作,对1立方厘米的大小已经相当的熟悉了,这也为后面学习1厘米有多长建立了初步的长度表象。

  2)对“长度单位”认识及“估测意识”的对比

  从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大”有关“厘米与米”的认识其实只有三个相关教学内容,其中一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与米的基础上进行实际估测。

  “人教”有关“厘米与米”的认识同样也是三个内容,但添加了“线段的认识”。通过让学生量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从以上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北大”更注重在教材的编写上凸显学生估测意识的形成,但注重估测意识是否就意味着学生估测能力可以得到相应地提高呢?

  两版教材相比,“北大”将“人教”二上学期同类内容调至了一下,其间相差整整半年的学习时间。使用“人教”的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前已对100以内的数有了充分的认识,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计算;而使用“北大”的学生刚刚从二十以内的数走入100以内数的认识,对两位数的敏感度绝对逊于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再加上时间关系,他们对物体长度的实际生活体验更是少于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因而在“估一估,量一量”的学习中,学生虽然对铅笔、文具盒等长度不超过二十厘米的物体估计较准,但对桌子的高度,人的步长等估计却让人哭笑不得。由于他们对百以内数的相对大小还缺乏一定的概念及经验积累,即便已经建立了1米=100厘米的概念,但在实际估测时效果不甚理想。又如书上18页第2题,在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地推算出淘气的身高在100厘米左右之后,大多数学生依然无法正确地估测出机灵狗的身高。究其原因还在于由于教材编排上的欠妥当,导致学生相应的对百以内数的感悟经验的缺失。

  “人教”由于安排在二年级学习,学生有了一定数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对1米=100厘米的感受来的更加深刻些,再加上教材引入了“线段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量线段,画线段等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所以学生在进行实际的估测或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正确率要高出许多。

  3)练习编排的对比

  “北大”的练习设计充分体现一个“活”字,颇能考察学生的能力。例如第15页的第3题,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而是让学生开拓思路,灵活地解决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真正地明确了对准“0”刻度的便捷性。又如19页第3题,既考察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考察了学生的看图观察能力与长度的计算。在此点上,“人教”显得常规了一些,编排的练习难度都不大,既没有选择合适长度单位的练习,也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体现了“人教”一贯面向全体、注重基础知识的风格。

  三、教学建议及编排提议

  综上所述,在内容体系的编排上,“人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实际。学生只有经过一定生活经验的积累,在学好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体系的层面上,才有可能在实际的估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再教学此内容时,我们可以采取将此单元内容挪至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之后,让学生多一些生活相关经验积累之后再学习。同时借用“人教”的内容编排,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练习的处理上吸收“北大”的精髓,拓展学生的思文,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建议“北大”版编写的老师,将此内容移至二上或者安排到一下最后一个单元,在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之后再学习,我想他们会学得轻松一些,错误会少一些,效果会更好一些,估测成功的感觉会让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更浓厚一些。

  另外,我还想说,虽然现在大力提倡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倡导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教材毕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蓝图,是专家心血凝聚的成果。作为一名教师,为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我们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将会博采众长进行合理地取舍。但科学、实效的教材同样也能为我们的教学减轻一丝负担,在我们借鉴其它版本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的时候,学生手中学习的课本不就成为了一个摆设?资源不是一种浪费?作为教材的专职编写人员,希望你们多和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沟通,倾听我们的声音、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注重知识的连续性与承接性。让科学、合理的教材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让我们的数学课更好为孩子们服务。

教材编排欠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