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问题学生的认识及教育转化技巧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班主任工作责任,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若干实施意见,,全面提高提高教育质量,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学校、学生和社区环境共同努力,其中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展示校园文化、校园风貌的主体;学生个体出现了不和谐,将打破校园的和谐。然而,在当今的各级各类学校由于受校园环境和 社会 的影响,加之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产生了不少有不良习惯、不良思想等的学生,我们称其为“问题学生”。这类学生诱发了一些校园的不和谐,正是这些不和谐,在不断加重学生家长负担、学校管理上的压力,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滋生着校园和社会的隐患。而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与转化是令许多德育工作者头痛的事,也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面临着一项深刻的变革,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增大、单亲(父母离异)子女不断增多、外来新居民子女(父母外出务工)不断增加,直接给学校带来的压力是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使学校的教育压力越来越大,厌学、心理失衡而采取极端行为、沉迷于网络、拉帮结派及打群架、偷盗、敲诈和强占他人财物等是问题学生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所以,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与转化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大难题,对这一难题的解决是当前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一件事。现结合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相关理论及我校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实践简要分析如下:
一、“问题学生”的内涵及分类
问题学生是指学习成绩差、道德品质差、心理有问题和身体有缺陷的学生。问题学生可分为以下五类:
1、学习问题生:这类学生学习基础差,在学习上困难重重,已失去了学习信心,在他们身上往往表现出非常严重的厌学行为,如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作业、考试舞弊或逃避考试等等。
2、品德问题生:这类学生思想品德差,抽烟、讲流氓话、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偷盗、敲诈等等,是他们经常性的行为。这类学生令教育工作者最为头疼! 3、心理问题生:这类学生心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有的属于心理烦恼、有的属于心理障碍、有的属于心理变态、有的属于心理疾病。这类问题生处理不好后果非常严重,可能导致学生的自杀行为。
4、身体问题生:这类学生身体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的表现为外在的肢体残疾,有的表现为内在的身体疾病,他们往往身残志也残,甚至引发出心理问题,并向其他问题生转化。
5、综合问题生:是指一身集聚多类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学习问题生往往导致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品德问题生往往导致学习问题或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生也会导致学习问题或品德问题;身体问题生也会导致学习问题或品德问题。
二、“问题学生”的认定。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那些年龄差距小,处在同一个集体中,具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的学生,属于教育困难的学生。对“问题学生”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第一,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相比较而言的;第二他是个别的,即集体中的绝少数学生;第三他的典型特征是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第四,“问题学生”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教育加以转化。就是在大学校园里,未能妥善处理自己在 学习 、工作、时候中的矛盾和压力,从而对学校和校园环境造成现实和潜在消极影响的学生。其特征为,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内心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严重;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家庭,自己与社会环境关系紧张,甚至畸形。存在思想真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位或错位,信念扭曲。“问题学生”对校园环境会产生消极影响或危害性。一方面,他们自己有无法排解的焦虑、疑惑、郁闷、不安等问题,另一方面,又给校园制造影响校园和谐的问题。
三、“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中学生是由于自身思想的一种畸形发展所至 ;一部分中学生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所至;一部分中学生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他们都因自身内部、自身与家庭、自身与社会环境的不和谐而产生的。
首先,自身内部的不和谐。“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和父母在教育中过份夸大和强调考分的价值,却忽视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建立和提高的教育,使得一部分中学生的信念全部集中到了文化学习中,每天就是文化学习、再文化学习;从而把人生问题、思想问题、人格问题等都一股脑的抛到了老后,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显得思想空虚,产生厌学情绪,自身内部的矛盾不断冲突,使其内心深处失去平衡。
其次,自身与家庭的不和谐。“问题学生”自身与家庭存在着不和谐,主要是因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结构的缺省(如:单亲家庭)或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如:过份溺爱、教育方式粗暴、缺乏交流和沟通等),使得他们在上学前后就潜在着个性畸形,性格内向偏激,甚至心灵扭曲。他们与自己的家庭成员无法沟通和交流,对自己的家庭缺乏依赖和信任感,他们“漂游”在对家庭的期望和失望之间,内心矛盾重重,当他们带着这种与家庭的不和谐关系走入校园,在逃离了父母的“控制”后,极易引发他们在情感、品德、性格、学习、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成为校内的“问题学生”。
再次,是自身与学校之间的不和谐,一种是由于考失利成绩不好,很无赖无望的实现自己的愿望,在加上老师、同学的白眼,在内心深处无法接纳目前的现实,总是沉浸在自己失败的阴影下不能自拔,对学校认可度很低,内心深处在不知不觉的随时都在抗拒对学校、老师、同学的认可,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他们就会自觉理所当然的不学习,混天过日;另一种是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由于遭遇矛盾和挫折后,不愿意从主观上去找原因,总希望环境改变去适应他们,当他们在遭遇矛盾和挫折时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而客观上产生对学校的教育不认同。他们在生活上、言辞上、举止上、喜好上、情感上都表现出小叛逆,表现出与众不同,个别标新立异,只追求自己爽的感觉,不关心同学,不关心班级,不关心学校,厌弃学校校园的主流和管理,追求个人生活享受主义。
四、学校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方法。
1、每一位教师都有转化“问题学生”的责任和义务。“问题学生”的确定由班主任具体负责,依据问题学生认定标准,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确定“问题学生”人数。由学生、家长、班主任、德育处及帮教老师填写“问题学生”登记表,由德育处成立学生品德目标转化班进行转化;
2、真心诚意关心爱护“问题学生”,严禁体罚、厌弃、讽刺、挖苦“问题学生”,严禁把“问题学生”推出校门,推向社会。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这方面,过去许多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都有行之有效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技巧。全国特级教师丁有宽的《偏爱差生》饱蘸着热爱学生的情感,凝聚着德育教育的光辉,他提出了“偏爱差生”的口号,总结出“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为我们教育“问题学生”提供了很有益的借鉴。他先后转化了26个差班里的300多名差生的事迹,说明教育转化“问题学生”需要“爱心”,“热心”,“恒心”,和“细心”,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问题学生”教育效果不是一两次教育就可以体现出来,要反反复复教育,转化了他们的思想行为,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研究、探索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我校德育处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各帮教老师要根据“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转化策略,努力提高转化效果,倾尽全力解决“问题”,而且要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成功的转化路子,以便及时推广成功经验。
4、要加强对“问题学生”双休日和节假日的管理,帮教老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家访、电话网络、家校互访等多种形式及时交流“问题学生”的表现,掌握其思想动态。特别要留心检查“问题学生”极易涉足的场所,如网吧、台球厅、游戏厅等。及时了解“问题学生”的交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问题学生”的再生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学校对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转化技巧
学校领导和德育处、班主任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有一个总体的思路,尤其是像我们这样规模较大的学校更应如此,因为规模大的学校问题学生的总量也会较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如果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没有一个总体思路,问题学生出现问题后给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会葬送一所学校。因此,我们学校应做好以下几点:
1、新生进校后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哪些是问题学生,及他们的基本情况。
由于学校的发展,来我校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近几学期人数突飞猛增,学生的素质可以说是参差不齐,问题学生就混杂其中,如果不及时认识和清理这些问题学生,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会陷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可能问题发生时会使学校措手不及。所以,在新生进校后的第一个月,我们就应对新生进行全面普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摸清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学校的安全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全面掌握与问题学生相关的信息。
将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后,我们建立了问题学生档案,做到心中有数,管理到位,这样大大提高了对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学校德育处联合家校、关工委组建“学生品德转化目标班”
通过“培训、纠正、反思、实践、评价五环节教育模式”来培养转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其具体做法如下:
① 培训:自编校本教材,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前途理想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指定专门的任课教师,按课时计划受课;
② 纠正:将这些品德差生分别承包给品德转化班的每一个任课老师,然后分别进行个别谈话指出问题纠正错误,并联合家庭、学校、社区进行跟踪调查,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 反思:每次培训、纠正、实践活动后,指导老师都要根据自己所举行的内容布置题目让学生认真写出反思材料。
④ 实践:实践活动,根据品德转化班学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些活动方案,按时组织学生参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体验人生的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操。
⑤ 评价:根据前面四个环节的工作,结合跟踪调查。分别对这些学生进行班评、同学互评、家长评、社区评后,然后由学校给出综合结论,确定该同学是否结业,最后最后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对不合格者实行留级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4、齐抓共管,对问题学生实行跟踪管理。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建立了行政领导与问题学生 “一对一”帮扶的工作机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问题学生”分解给每一领导及转化班的任课教师建立“一对一”帮扶的工作机制。并对学生进行每天跟踪调查、反馈、评价、教育转化。
4、抓好校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风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呈现,是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稳定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教研、学习、生活、管理和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思文方式、价值取向、是非标准、审美情趣等诸方面的综合凝聚,是一所学校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具有稳定的导向性。校风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能起到潜移默化和教育熏陶作用,能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所以抓好校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至关重要。
5、与学校周边的派出所、居委会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形成学校周边良好的育人环境,不让问题学生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建立家校共教机制,让家长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能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中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建立家校共教机制,比如说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和家长个别沟通等等方式,让家长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笑逐言开地走入学生之间去交流、去沟通、去了解,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使教师的形象更加让人觉得亲切。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人格健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在你的教育之下各方面达到最优化。我们的生命已经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育的幸福,是一种师生共享的内心体验,让我们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理应追求的最佳完美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