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第2页

更新时间:2010-5-4:  来源:毕业论文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第2页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源泉,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很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只有扎实有效的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达到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培养创新精神,首先必须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转变陈旧的学习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
新的学习观就实质而言,就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所包含的深刻意义绝不只是人类在某一阶段的事,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是不断积累、日益发展、长期连续的过程。学习和工作将在人的一生中交替进行或者同时进行。”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书中指出:“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石——我们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这种教育观念随后已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在信息化的社会里,终身教育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在知识社会里,新的知识不断涌现,旧的知识不断更新;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复杂多变。要应付这些挑战,每个人都必须与以往不同,具备更高的修养,能够迅速地进入不同的知识领域,灵活地运用知识及时创新地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并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教育必须为这样的终身学习提供丰厚的基础和广泛的机会。
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而语文又是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就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无限的动力。学好语文,着眼点应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也符合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又说:“阅读与写作都是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把语言、思想、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职。”据此,顾黄初教授撰文指出:“读书、作文、做人一贯”,“语言、文字、思想一贯”,“知识、能力、习惯一贯”,这“三一贯”的思想就是“叶氏语文教育观”的精髓。魏书生说得好:“语文融入生活内,素质成于习惯中。”一个“成”字说明素质与习惯非但不矛盾,而且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习惯培养的过程就应该是素质培养的过程,习惯培养的内容就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习惯培养的方法就应该是有利于素质形成的方法。”②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在习惯养成上下功夫,只有在习惯的养成中素质才能得以落实。一个个好习惯养成了,健全的人格形成了,我们就可以一辈子受用。
新的学习观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学会学习,这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适当拓宽知识面,合理加强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课本上的现成结论或老师照本宣科得出的固有观点与见解;要逐步学会大胆想象,小心求证;要重过程,敢于质疑,善于比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培养发散性思文,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突破思文定势,不能人云亦云,力求治学严谨,独辟蹊径,有真知灼见。
二、培养语文学习的创新精神,要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这句话的意思是:“语文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目标、内容、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学习方式是系统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