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寓创新教育到化学实验教学中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文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精神。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实验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文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意识 新课程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文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精神。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实验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本文就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一、 注重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创造性教育,注重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思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化学新课程标准界定实验所特有的教学功能,具有实验探究活动,用典型实验事实认识物质变化和本质规律,用实验史实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等等。为了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在不断更新和向前发展的,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从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入手,设计一个与旧知识截然相反的实验,使学生反复对比思考,发现旧知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在探索中一步步更新自己的知识。例如,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燃烧是指可燃烧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在高中更新这一概念时,可设计一个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学生一定很惊讶: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怎么会使镁条燃烧呢?此时抓住时机问:前面的结论是否错了?启发学生思考:燃烧是否必须有氧气参加?燃烧的现象是什么?燃烧的本质又是什么?通过分析对比,学生终于自己得出正确结论:通常讲的燃烧一般是要有氧气参加的,如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等,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燃烧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初中的燃烧,定义狭窄,广义的燃烧定义为: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似乎与课本所述不符的“反常”实验现象,作为教师应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实验事实,然后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探究,揭示出这个“反常”现象后面所隐藏着的新东西,使学生通过实验找到一块知识的新天地。如讲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可先讲清楚Fe(OH)2的色、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与NaOH溶液反应,结果学生观察不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沉淀。这一“反常”现象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会认为未将滴管伸入液面以下,可照此一操作还是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这时及时引导学生探究原因:为何将滴管伸入液面以下?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大家悟到是氧气作怪时,换一瓶煮沸过的NaOH溶液再操作,先是得到了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成灰绿色,以后逐渐变成红褐色,这一现象又会引起学生的惊奇,这时进一步引导讨论并探究: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氧化速度减慢?经过这一系列的思考,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被激发,会提出许多改进实验的方法,最后选用在新制的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将滴管伸入液面下滴加NaOH,终于制得了白色Fe(OH)2沉淀并保持了较长时间。
二、注重实验的创新,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课本中有些实验设计及操作方法虽然都是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了的,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这样后那样的不足,为体现科学方法是需要创新而且是能够创新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其中不足的方面加以改进,使之更为合理。例如,高一课本《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中有一学生实验,要求学生收集钠与水反应放出的一试管气体并检验。其实验操作是:将一小块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到装有水的烧杯底部,待反应放出气体时,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并检验。此方法在具体操作时效果不好,铝箔包的太紧,气体放不出来,包得松又影响气体的收集,操作尺度不好掌握。此时可发动大家集思广益改进实验,经过热烈讨论,学生们会提出许多好的改进方案,有一种方案现象既明显,又易于操作,切实可行。该方案是在装水的锥形瓶或大试管中(水的体积为容积的三分之二),放一小块金属钠。迅速在瓶口或试管口塞紧一个呈尖嘴玻璃导管的单孔塞。估计产生的气体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完后,点燃尖嘴导管处的气体,可以看到气体燃烧的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有关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们的创造性思文得到发展,也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让学生设计一个以过氧化氢(H2O2)为原料(MnO2作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实验。有的同学会考虑到这是一个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而选用启普发生器,经实验检验是不行的,因为二氧化锰是一种粉末状的固体。还会有人设计出烧瓶配单孔塞的装置,但实验会证明它的最大缺点是反应不能控制;这时又会设计出烧瓶配分液漏斗的装置,但滴入过氧化后,由于瓶内压力过大,再滴入过氧化氢时易受阻,于是又会设计出在分液漏斗的下部用小试管液封的装置,从而解决了问题。
学生设计实验很少能一步到位,有时甚至是失败的,但“失败乃成功之母”。教师坚持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反复修正,合理“扬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才会日臻完善。
三、注重对比较型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文的类比性
比较是创新思文的基础。通过比较,有助于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比较性实验,是培养学生思文类比性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授SO2的漂白实验时,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Cl2的漂白性实验进行类比,即分别取品红溶液按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SO2和Cl2的漂白原理的差异性,同时也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思文类比性。
又如,关于苯酚的溶解性特点,课本上的叙述难以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在此不妨鼓励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马上验证。取等量的两份苯酚,分别加入少量的水与酒精,可观察到盛水的试管中溶液浑浊,苯酚未全部溶解,而盛酒精的全部溶解。加热苯酚与水的混合物,发现其变成了澄清溶液,冷却,则又浑浊。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了解苯酚易溶于酒精和热水,难溶于冷水的性质。
四、加强实验探索,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加强实验探索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将常规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所谓验证性实验,就是教师先讲理论再来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学过理论后再来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主要用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实验现象和结果学生心中有数,只是为了加深理解,寻找“眼见为实”的心理感受【2】。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在对教材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方面做了精心设计,对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时间久了会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局限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