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新课程理念寓创新教育到化学实验教学中 第2页

更新时间:2010-5-23:  来源:毕业论文
新课程理念寓创新教育到化学实验教学中 第2页
性,形成思文定势。另外,一些有危险或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又远离学生,这样也会阻碍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探索性实验与此恰恰相反,它强调学生自觉且能动地参与、大胆地设想和积极地探索。实验前,学生并不知道实验现象及结果,必须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实验后认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从实验中探索理论。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3】。
如,在Al(OH)3的性质实验中,教材设置[实验一]:向一定量的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直至过过量。
    这是一个典型的验证性实验。氢氧化铝的性质学生已学过,学生很容易观察到: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后立刻产生白色沉淀,并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增多,最后又减少直至消失。
离子方程式: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学过的理论,奇妙的观察使他们兴奋不已。如果实验到此为止,其作用只能是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理解,满足学生“眼见为实”的好奇心,充其量锻炼一下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另外,学生的思文已被奇妙的现象感染,刚刚张开的想象翅膀准备飞翔时,却使之突然停止,无形中把富有想象的思文早早扼杀。此时,教师若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挖掘实验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设置[实验二]: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铝溶液,直至过量。这样做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一个验证性的实验马上变成了探索性实验。
现象又如何呢?学生的思文又一次活跃起来,展开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认为有两种可能:① 与[实验一]相同。② 一开始就产生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最后沉淀不消失。
到底情况如何呢?学生求知欲增强,带着探索的心理完成实验,结果却使之惊讶、迷惑,现象与自己判断的不符。现象:开始无沉淀,当硫酸铝溶液加到一定量时才产生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最后沉淀不消失。仅仅是操作顺序不同,反应现象就大不一样,学生很困惑,并急切寻找解惑途径,探索解惑方法。此时学生思文处于异常兴奋状态,积极思考,激烈讨论,教师再适当点拨,学生即可豁然开朗:硫酸铝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偏铝酸钠,当OH-被消耗完,产生的大量偏铝酸根离子再与加入的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才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
像这样把验证性实验巧妙地转变成为探索性实验,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因为这小小的变化却带来了新的发现,于是蹦出创新的念头,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对上述实验的挖掘还可以继续深入下去。“仅仅是操作顺序的不同,反应现象就不同,反应原理也不同,我们学过的知识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实验?”新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实验探索引向实验设计,学生的思文被引向另一高潮,再次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想象。一些学生创造性思文闪现火花,设计下一实验。
[实验三]:向一定量的偏铝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过量;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偏铝酸钠直至过量。
前者现象:开始产生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最后沉淀消失。离子方程式:
后者现象:开始无沉淀,加到一定量时才出现沉淀并逐渐增多,最后沉淀消失。离子方程式:              
    此实验与氢氧化钠和硫酸铝反应现象相似。
上述实验设计完成后,教师再及时引导—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高二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还有上述类似情况,如(1)将新制的氯水逐滴加入到一定量的KI淀粉溶液中直至过量;将KI淀粉溶液逐滴加入到一定量的新制氯水中去。前者现象:开始溶液变蓝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原因:Cl2置换出的I2与淀粉反应使溶液变蓝,氯水强氧化作用又使颜色褪去。)后者现象:溶液不变色(原因由于大量氯水中,置换出来的I2刚与淀粉作用生成有色物质,又马上被氧化褪色)。(2)向一定量Na2CO3稀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过量;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入Na2CO3稀溶液直至过量。前者开始无现象,后产生气体, 

后者一开始就产生气体,     
对上述几个实验,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挖掘,总结得出:通过操作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可鉴别上述实验中的几组物质。这样就把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通过实验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思文呈螺旋状向前发展,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生动鲜明、引人入胜的实验现象,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启迪,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如能将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实验操作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处于探索的情景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文。长此下去,学生的创造性思文必然能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然将得到提高。 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主要参考文献:【1】夏正盛.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庄东初.新教材、新教法、新问题.理化生教学研究,2006(6).
【3】郑长龙.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化学实验改革的新特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1)

上一页  [1] [2] 

新课程理念寓创新教育到化学实验教学中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