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形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的良好作风,同时还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分组实验、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形成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本文源自辣文论文网顽强探索的良好作风,同时还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轻视分组实验,甚至于有些教师直接取消实验,把做实验改成讲实验,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切实的解决,那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了。
一、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不明不白、盲目实验
每个分组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一定的操作顺序和特别的注意事项。在实验时,有的学生往往一无所知(或许是教师没有吩咐学生预习,或许是学生认为不值得预习)无从下手,要么坐在一边袖手旁观,要么模仿同学,要么看着实验报告“照方抓药”,边看边做。旁观者,怎能谈得上操作技能的培养,他们常常手忙脚乱,时时顾此失彼,何谈得上观察能力的提高,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实验目的,反而损坏了实验仪器,制造了实验事故,例如:有位学生在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看到其他同学已经将已经将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他就非常着急,慌忙的从水槽中取出氧气立刻去检验,他顺手就把酒精灯移开了,正好他连接的仪器是口朝上,结果造成水倒吸,致使试管炸裂了,实验桌上狼藉一片,当他看到这样的“惨状”,才意识到盲目实验是非常危险的。
(二) 一闹一静,二个极端
许多教师都有同感,分组实验的课堂纪律很难文护好,学生说话声特别大,有讨论问题的,有询问这一步或下一步该怎样做的,有实验成功的惊喜叫声的,也免不了有一些戏言,更有甚者,出于种种原因,擅自离开自己的实验桌,对于这种乱哄哄的现象,有的教师置之不理,放任自由,有的教师勃大怒,严禁学生说话,讨论问题也不可以,于是整个实验在肃静中进行,有的学生明知同桌做错了也不敢帮助指正,有的学生不知道这一步或下一步怎样做也不讨论,有的学生对实验有疑问或有改进的意见也不敢提出,有的学生敷衍地摆弄一番,没有观察到实验的现象草草了事,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时,明明倾倒二氧化碳没有使蜡烛熄灭,就用嘴一吹了结,如果二个人讨论一下,或许能找到失败的原因,重新实验就能成功。
(三) 好看好玩,忽视现象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都隐藏着不同程度的“好玩”心理,对分组实验的积极性停留在好看好玩上,化学反应中的燃烧、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放出热量都能使他们兴奋不已,所以在实验中充当了一个看热闹的角色,如在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时,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使他们神情振奋,然而让他们说出实验现象,则不知所云,他们根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现象观察上,没有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现象,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实验现象,这样的实验只能算是走过场,无大的收获。
(四) 死搬硬套,扼杀创新
为了顺利地进行实验,教师常常强调实验一定要按照实验册上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册上怎么说就必须怎么做,不允许学生“胡思乱想”,其实学生的许多“胡思乱想”中常常隐含着使教师耳目一新的“高招妙策”,严格地按照实验册上的规定进行实验,果然能有利于实验的成功进行,但也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不规不范,随意操作
学生实验时常常不拘小节,细小的不规范的操作时常出现。例如,使用酒精灯时,灯帽乱放;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着手心;取完药品后,瓶塞没有及时盖上;试剂瓶到处乱放;用过的火柴乱扔在地上或水槽中;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的操作错误;用铁架台的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不正确等等,虽然上述现象对实验并无大的影响,教师也不应该视而不见。
(辣) 不探不究,草草过场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自觉地进行实验的探究活动,他们进行实验只是按照实验册上的要求,一项一项地实验,一步一步地观察,一条一条地记录,只是把实验草草地过一遍,根本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七) 一忙一闲,你做我看
有的学生对实验存在恐惧心理,动手实验害怕,往往看着旁边同学做,而自己闲一旁,有的学生很喜欢实验,一直抢着做,久而久之一组中便是所有的实验一人包下。
(八)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分组实验的交流反思是实验探究的画龙点睛之笔,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的能力有质的飞跃,而往往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处理不当,就会大大降低了分组实验教学的效率。在这个环节中表现比较集中的问题是:1、当让小组开始交流的时候,总是那几个同学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结论,其他学生好像觉得和自己无关;2、当由其中一组来汇报的时候,其余组几乎不能集中精力来听这组的汇报,就更谈不上与自己的实验做对比了;3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往往是请几组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草草结束,最后由教师自己把实验结论或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代替学生完成。长此以往,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中,只是机械地完成每个实验步骤,根本就没有启动学生的思文,更谈不上在实验中有所收获和感受,这样的实验教学,就没有什么效率可言。
二、提高分组实验有效性,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预习实验,明确目的
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实验,实验前应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课本内容,预习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报告册),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取用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应观察的现象、现象的解释和实验的结论、对本实验的疑点分析和改进的方法,通过预习报告的书写,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记忆深刻,各步所需的仪器、药品清晰,各实验应观察的现象了如指掌,这样,学生对实验胸有成竹,不会再“照方抓药”了。
(二)开展讨论,秩序井然
实验时要严肃纪律,杜绝吵闹现象,要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言行,在实验时要进行“人盯人”战术,迫使其“循规蹈矩”,使实验能在井然有序中进行,在保持实验过程井然有序的前提下,允许同组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欢迎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案,创设一种边实验边研讨的氛围。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两个课题中,就用此法,效果非常好,在这个时候老师有时就会为部分学生的聪明才智深深折服。
(三)注重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经过预习实验报告及教师的指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准备,知道了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当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强有弱,所以对同一实验现象的描述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在实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在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能力弱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熄灭”,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由大变小,最后熄灭”,所以在进行现象观察时,教师要悉心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放过任何细微的现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要及时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书本知识而不顾实验事实猜想现象。如在记录蜡烛燃烧探究的实验时,根本看不到水雾和白色固体生成,要引导学生应该先去分析应该会看到什么现象,然后再分析为什么会看到不同的现象,这样既让学生明白记录实验要尊重客观事实,也引导了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发现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实验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四)奇思妙想,鼓励创新毕业论文http://www.Lwfree.cn/ 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在教导学生认真地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法,允许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验,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药品,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制法的探究》的这一课题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药品和发生装置,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的状态,再进行质疑能否用制备氧气的两套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经过讨论学生很轻松的得出了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然后,立刻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乘热打铁在引导分析这套装置的优缺点,启发学生对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进行再设计,结果学生一经点拨,启动了学生的思文,最后学生设计出了十几套可行的发生装置;还有,由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时,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是否有白色固体物质出现,此现象不明显,这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和引导学生来改进实验方法,经过讨论和课下的反复实验,终于设计出了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的装置,如右图。所以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再如:黄山优质课的听课,有些教师为了培养的学生的创新精神,给每个实验小组准备的实验器材都不一样,然后再让小组进行交流,对比各自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和可行性,这样的方式也很有效。
(五)规范操作,巡视指导
学生在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时巡视,时刻注意学生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及时加以纠正。不会操作的,一定要耐心地教。看到不良的实验习惯,一定要及时指正。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操作技能。有时班级过大,教师不能看到所有学生犯的错误,这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小组实验技能较好的学生培养成小老师,帮助教师来辅导能力较弱的学生和记录有些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