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突出化学实验教学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更新时间:2010-6-5:  来源:毕业论文
突出化学实验教学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摘要 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目标。
关键词  实验   培养   能力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育不断本文源自辣文论文网向前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已达到一个新的历史层次。为顺利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提高学生素质,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我们的教学行为,使其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教学中,受课时、进度、实验准备、实验过程或现象明显程度、实验室清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一探讨。
一、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象
1.教师为了不影响进度,不愿意放开课堂,往往是以讲为主,以演示为主,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照方抓药,机械的模仿操作。学生在实验中如果得出一些不同的实验现象,或实验失败,往往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讨论,或简单处理解答,不能深入探讨,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妨碍了学生的思文发展。造成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低下。例如:在做空气组成的实验,实验条件不易控制(如气密性的控制)往往以讲代实验。又如学生实验“给物质加热”因其内容简单,学生易懂,而不愿再做这个实验。在总复习阶段,受课时限制,为提高复习效果,很少有教师安排实验实际操作复习,而是以实验练习代替完成。  
2.实验重视结果的统一性,不重视学生实验观察结论及其描述。例如,在完成演示实验后填充实验现象时,由教师口述标准结果,学生填写,而不是让学生用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填充,更不会留下专门的时间一起讨论哪种方式更好或存在的问题。更有甚者,描述速度过快或不注意步骤、现象、结论的填充,而留下空白,造成学生后续学习、复习的困难。
对待实验报告,更是虎头蛇尾声,即便使能完成实验报告,也是用一些现成的实验报告册进行填充。
3.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教师包办、准备好实验过程,学生只是照搬设计好的过程,完成实验验证。不能针对不同学生层次提供相应水平的问题,供学生深入思考领会。或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文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
4.不重视教材提供的家庭小实验,落实不到位。或对家庭小实验的指导力度不够,不能使学生有效地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而使其流于形式。
5.分组实验是我们最常用的组织形式。在实验中也还存在着实验目标不明确、实验准备有随意性,方法简单呆板,学生操作不甚规范等问题,往往使课堂会出现缺这少那的现象,或是对实验了解不充分,造成实验时间过长、现象不明显、出现误操作等。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重要内容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应该突出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对化学教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对实验教学我们应重视教学过程及其方法的研究、探索,从根本上扭转实验教学应付局面的情况。要改变传统教学忽略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压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状况。消除将实验教学看成是化学教学的附属品的观念。彻底放弃以教学为中心学生根据实验报告或实验前教师再三交代、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最后把实验结果写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上的做法。
实验教学中,在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能力等,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文分析能力。
在初中阶段,化学实验虽然多以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或对书本上的理论进行验证以及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以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但也重视了实验探索、创新。教材共安排了32个“活动与探究”,其中有22个是以实验为主要活动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教材为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10个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还有13个调查与研究(见附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呢?
首先,认识实验类型,明确课型、教学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开展教学。教材中呈现的实验有些是实验技能培养的,有些是探究实验的教学,还有一些是验证性实验,具体地如果从内容与方式的角度分类,大致分为四种:㈠物质制取与实验操作如氧气的制取实验;㈡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探究实验;㈢性质验证与应用,如酸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㈣资料收集与社会应用,如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实验探究。我们明确了实验的形式,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学过程,更加有利的培养学生的素质。
其次,实验不仅要在新授课中完成,也应进入到复习课和练习课中。许多教师在上复习课和练习课时往往对实验是以讲代练,尤其是对实验条件、注意事项等更是讲了又讲,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实验过程所具有的指导意义。如: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但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现有一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几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实验问题:怎样才能证明溶液是否变质?
他们将溶液分装在三个试剂瓶中,各自进行了如下探究:
甲: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据此,甲认为原溶液没变质。
乙:将足量的盐酸直接加入到试剂瓶中,结果有气泡产生。据此,乙认为原溶液变质。
丙: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根据所观察的现象判断原溶液已变质。
请分析三位同学的实验及其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⑴三位同学的推断中           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⑵写出乙同学加入足量盐酸后,试剂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一定发生的是  ;
②可能发生的是             。
⑶根据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推测丙同学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产生该现象的反应是              。当此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时,经   、      ,可制得少量苛性钠。
⑷乙同学的实验操作中缺少的重要步骤是            ,其结果是      。
这是一道典型的实验探究题,常被引入实验练习,在本年度复习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实验后完成练习,实验时请三位学生完成实验,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在乙学生准备动手时就有学生说出不能按题目去做的原因。经过实验,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基本能顺利完成这样的题目了,其效果明显好于往年。
第三,实验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化,灵活化,在教学中,少演示讲授,多实验归纳、实验演绎、实验探究,将教材中现象直观明显的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或者改成学生独立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增加学生对化学世界的直觉感受的机会。在学生实验中教师除了对学生易出现问题的实验进行指导,对一些必要的操作进行示范外,尽量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替”学生思考问题,而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独立思考,使其自己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原理并借助于化学实验手段来解决化学问题,实践化学的思文方式,促进学生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化学原理更深入的领会,能够用较简单的手段来解决化学问题,能够真正体现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让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其强大的威力。对一些化学实验,教师在课堂上以教材呈现的结果为主,往往忽视对实验环境的交待,从而忽略实验中易引发学生疑问的问题。如做“氨水使酚酞变红”实验,一般以课本呈现的方式来完成实验的,如果我们将实验改为三组实验同时进行,即第一组,用大烧杯罩住盛有酚酞的小烧杯;第二组用课本呈现的方式;第三组(远离第一、二组)盛有氨水的小烧杯和盛有酚酞的小烧杯放置在一起,然后让学生思考,说出结论,这要比直接告诉学生实验条件,然后完成实验进行验证效果会更好一些。这样做,首先让学生有一个信息收集过程,使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想到酚酞变红的原因是氨气扩散的过程造成的。
在讲述碳酸钠性质时,我们可以先在平底烧瓶里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将装有适量纯碱粉末的气球扎在烧瓶口部,演示时将气球里的粉末抖入烧瓶里,彩色气球就像盛开的莲花,美丽动人,使学生兴致盎然,激发探索化学的浓厚兴趣。然后将充气后的气球扎口后让学生想一想放手的情况,再将气球放手,让学生观察,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应用型实验,激发学生进取创新精神。例如,许多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气,在使用中可通过调整空气量阀门和进气阀门控制火焰温度,因此,在讲可燃性气体时,可通过演示使学生认识到两个阀门的调整对燃气燃烧的作用,这样既教会了合理安全使用石油液化气,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的兴趣。如果能够再设计一些安全使用液化气的安全装置进行演示也将会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又如,在完成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见图)时,将白磷用一常见的金属瓶盖盛放后再放入水中,代替课本上的纸圈,从而使得学生在观察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白磷上。这类实验的改进深受学生喜爱,教师成了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模范,无论实验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创造、实验的新颖设计,对学生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不知不觉在学生心理播下创新的种子。
第四,将实验教学延深到课外,重视课本中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的完成。重视课后学生的兴趣关注。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实验课后,有些学生因为好奇而喜欢将实验药品随意混合或任意改变反应条件来观察发生的变化,老师也会因考虑安全因素而加以制止,虽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但实属无奈。
如果我们有意识的设计组织这样的课让学生在玩耍中完成一些实验,然后进行理性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第五、改变单一教学手段,增强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节奏的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知识容量自然增大,如果在实验教学中能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极大提高实验教学课堂效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的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增强了学习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文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的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对于实验题的考试,程度好的同学往往认为很简单;成度差的呢?认为很难,结果往往是成绩不理想。其原因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多增加实验,注意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而不仅仅是对实验结果的关注,想法克服学生做实验或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的要求,或实验课上很好玩,而忽视了实验的内涵所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这些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改变。在平时教学中也应该增加一些实验习题专项练习课,使学生能够适应这类题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和实验习题的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文的目的。
总之,我们通过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和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准确掌握实验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新事物的能力和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在实验中学生获得知识,获得科研的方法,获得处理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方法的目的。
附表一
人教版化学(第二版)教材提供的实验数统计
     项目
单元 演示实验
(个) 活动与探究 调查与研究 (个) 家庭小实验 (个)
  实验(个) 其他(个)  
第一单元 11 3  0 0
第二单元 7 1  1 0
第三单元 7(3个拓展) 2  1 2
第四单元 0 0 5 0 0
第五单元 2 1  0 0
第辣单元 6 1  1 2
第七单元 5 2 1 3 0
第八单元 1 3  1 1
第九单元 7 2 1 1 3
第十单元 9 5  1 1
第十一单元 2 2 1 1 0
第十二单元 1 0 2 3 1
合计 58 22 10 13 10
主要参考文献毕业论文http://www.Lwfree.cn/ 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未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性思考与实践. 互联网.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1.
[3]徐鹏程.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点滴.互联网.乌海一中.2009.
[4]钱亚杰.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互联网. 宜兴市.2009.1320
突出化学实验教学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