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

更新时间:2010-6-29:  来源:毕业论文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大纲淡化了唱歌教学中对识谱的要求,减少了一部分专业技术的知识点,使音乐教学以音乐本位真正面对广大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又带来新的问题:教会一首歌曲只需要二十分钟,剩下二十分钟学生干什么?教师能不能把学会歌曲作为唱歌教学的最终目的?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把感受与鉴赏作为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学习与相关文化的学习领域,体现了音乐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及对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的要求,使音乐教学的内涵有了明显的拓展,即音乐教育目标是多元化的。如何在歌唱教学中落实多元化的目标呢?本节课吴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教学,把音乐、美术、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听觉力和记忆力,丰富想象力,促进音乐表现力,发展了创造力。同时,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从而理解音乐,进而表现音乐,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大面积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益。

  一、 视听结合,感受美。

  舒曼曾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如果把一首曲子的旋律声部去掉,那么剩下的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它赋予音乐以活力,对塑造音乐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节奏也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在音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东方音乐,都将节奏视为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注意力差,思文中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比较擅长形象思文的识记等心理发展特点是他们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所以吴老师抓住这一点进行形象性的教学,通过观看下雨的动画,启发学生寻找雨中的节奏,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课歌曲的难点节奏。通过这种方式

  学习节奏,既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使枯燥的学习变的生动活泼富有趣味,为更好地学习歌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是音乐艺术最本质的特征,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清晰的音质,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正确引导学生去聆听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本人应首先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被音乐所打动,然后再去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培养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在聆听音乐的实践过程中,体会音乐艺术的美,同时提高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发展音乐的表现能力。歌唱教学中,老师首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学习《小伞花》这首歌曲时我凭借多媒体优化教学,让学生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美。精彩的动画场面,优美的立体声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学生觉得这首歌曲非常悦耳动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并能从中感受理解并分辩区别出音乐情绪的变化。

  二、 多向交流,鉴赏美。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注意集中时间短,但是愿意自我表现,因此在唱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想象、绘画,讨论发言,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发挥个人所长,扬长避短,充分表现自己,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1音乐美术结合,借画抒情。

  在听赏歌曲后,老师对学生说:“你从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什么就表达什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表达。”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有的孩子说:“我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有的孩子说:“我感受到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此时老师顺势拿出三幅简笔画:画面布满了小雨点,一把小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花伞遮着三个小朋友,小朋友的脸上露着微笑。同时还告诉大家,小朋友助人为乐,做了好事心里非常高兴。根据画面内容,巧妙地引入了歌词内容,理解并解决歌词难点,并为背诵歌词奠定基础。通过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个性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能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提高了综合审美能力。

  2 挖掘教材,深入理解。

  在学会了歌曲《小伞花》之后,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歌曲呢?老师启发学生运用改变音乐要素的方法来改变歌曲的情绪。学生展开讨论后,得出三种变化:首先改变了歌曲的速度,并说出慢速歌唱时,把歌曲中的跳音改成连音歌唱,歌曲抒情而优美,快速歌唱时,歌曲欢快而活泼;其次学生提出改变节拍,把四二拍改唱成四三拍,并说出这样歌唱情绪更欢快,还有孩子说出三拍子具有舞蹈性,可以载歌载舞地表演,并大方地跳了几步。最后,孩子还提出可以加入力度记号,丰富了歌曲演唱的力度,能够更细腻的表达歌曲。歌曲第一部分用了mp中弱的力度,而且在演唱时加入了许多跳音记号,使这段音乐轻松而活泼,歌曲第二部分用了mf 中强到f强的力度,把音乐推向高潮,最后用渐弱的方法结束全曲;这三种变化方法都是在一边讨论一边歌唱中完成的,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通过多次歌唱,聆听,一遍又一遍地感受与体验音乐,寻求最佳的方式来表达音乐,最终能熟练地背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逐渐由“以教为主”发展到“运用已具备的知识”拓展学习的领域,探究音乐学习的丰富内涵,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主体设计,创造美。

  依据音乐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歌曲学习的实践中体验、感悟,进而有感情地演唱,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创新的个性和品质。在学生学会歌曲以后,老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中的情绪吗?”接着,老师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通过几分钟的排练,每一组采取了歌表演的形式,加入了简单的舞蹈动作,把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表演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采取了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从中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再创造,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不仅使音乐课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而且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音乐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潜移默化,陶冶美。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这样的观点:“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指出:普通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一大批音乐家,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在唱歌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淡化识谱教学,提高音乐的艺术性,尽可能地注意美感,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怎样在《小伞花》这首歌曲中渗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我在课堂上拿出了一把雨伞,请三个小朋友来表演。随着优美的音乐,孩子们翩翩起舞,老师又拿起水桶往小朋友身上撒水,模仿下雨,他们边躲边把伞遮向其他孩子,宁可自己淋雨,表演非常成功,大家都鼓掌赞扬。这时我提出问题:除了《小伞花》之外,你还能为歌曲起什么名字?为什么?许多孩子都争着举手回答,有的孩子说:《友谊花》,因为小朋友们互相帮助。有的孩子说:《雨中情》,因为小朋友非常团结友爱等。事实证明:孩子已从学习音乐中悟出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道理”,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做到“感人以情,叩击心灵”,善于在歌唱教学中从艺术的高度帮助儿童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使其在思想上得到提高,在情感上获得升华。

  音乐是全方位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自己特有的本位职能参与到世纪人才培养的工程中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有效的培养他们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和音乐表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