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习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活动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语言除了具有交际性以外,还具有工具性的人之性,语言,尤其是汉民族语言,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也不是单纯的表情达意,进行交际和传承文化的工具,它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金属饱蘸着浓郁的人文性,而语文就是语言及其应用,语文课程就是学习汉民族语言及其应用的过程,语言的性质与语文课程的性质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两者密不可分,可以相互贯通,相互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性,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文,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肯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可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的摇篮。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习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观,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课不应只是课堂40侰,生活中随时随处都是语文课,在大语文教学中,学习材料是广泛,多样和大量的,教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学习语言的需要,大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整体性的,渗透性的学习,其学习方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指语文课堂教学,还包括学校的环境布置,以及家庭和社会所提供的语文学习环境。
一、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途径。
1、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今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习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和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布鲁纳曾指出: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文,如:游戏激趣,在一节量词的归类复习中,我要求学生开火车,每人说一个量词,并用量词说一句话,内容不能重复,一旦犯规,就必须学一种动物的叫三声,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激发了学生说词,说句的兴趣,再如:描绘一幅色彩鲜艳的图,或者课件出示一个吸引人的画面: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使学生眼前一亮,老师这时再提问,学生就会产生兴趣,踊跃回答,其次,教师还要注意使用评价激励式语言:“说得真棒,老师为你鼓掌!”、“真不错,掌声为自己响起来!”“孩子,别怕,说得不好,大家会帮助你的!”、“勇敢一点,相信自己能行!”……
第二,以口语交际订为主阵地,创设交际情景,在情景交流中习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1)在口语交际课上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例如,面对“小学毕业联欢会”这个交际话题,教师可把讨论重点放在怎样举办“联欢会”的方案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谁想的办法好,教师就聘请他当“联欢会”节目组的小导演,让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节目,可充分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他们愿意去想、说、做。
(2)整个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以故事串连与推进,故事的讲述与铺际绝不是教学的附庸物,更不是教学的赘物,而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只是为了学生的兴趣,制造一些欢乐的氛围,而是用故事来串连教学使之成为整体,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一个一个妙趣横生或引人深思的故事中有所感悟和产生独特的感受,再把这些感悟内化为语言倾吐出来,一次,在成都举行的全国性小学语文专题教学全国特级教师研讨会上,孙廷锋执教的一节口语交际课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典故开始到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生两次求职的经历再到美国发生的两大校园枪杀案,在一连串的故事中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们的妙语连珠、唇枪舌战博得了无数次的掌声,由孙老师的教学受到启发,回到学校后我也试着上了一节以“说说身边的热爱生命的故事”为主题的口语课,效果也挺不错的,学生们敞开心扉,作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3)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在情景中交流,例如,根据交际内容设计恰如其分的生活场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三单元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就可以这样创设:孩子们,少儿频道《芝麻开门》要招聘小主持啦!要求应聘者从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方面介绍自己,假如,你就是应聘者之一,你准备怎样说自己呢?另外,还可以采用故事比赛、辩论会、记者采访、当小导游、表演等开工让学生与别人的互动中交流。
第二,从阅读教学为平台,习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课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年龄和已存知识出发,专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和力张口头语言训练,落实“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将声、像、动画等多种手段融合起来,渲染气氛,拨动学生心弦,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在阅读教学中成功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如执教《草原》一文时,我先播放美丽的草原风光录像,在悠扬、恬静的乐曲《草原夜色美》的歌声中,把学生带入一望无垠的草原,与课文内容相融洽,抓住时机出示设计说话练习: 的草原,我 通过说话练习,学生体会草原的美,纷纷争相发言,表达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还有一次公开课中,我指导学生赏析宋代诗人苏轼的词《浣溪沙》,在朗读和理解的环节过后,引导学生感悟“休将白发唱黄鸡”作者乐趣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行情感的升华时,我出示苏轼的画像以及舒缓的古筝曲《渔舟唱晚》,用深情的语言讲述:“孩子,看着苏轼,听着优美的古筝曲,你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让我们来一个‘穿越千年的对话’把你心中想对苏轼说的话一吐为快吧!”语罢,孩子们的手此起彼伏,把自己对词的理解以及对苏轼乐观表达人生态度的佩服一一说了出来,一个女生说:“老师,‘你将白发唱黄鸡’将是我经后生活的座佑铭,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博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2)精心设预,生成精彩的语言表达,预设与生成永远是教学中的孪生姐妹,只有精心的预设,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才能生成精彩的语言表达,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我预设了多处多元解说点,努力实现教学预设的开放与“留白”,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理解与体验进行了预想,在课堂教学中,我抓住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领学生探究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当学生研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林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一句话时,有学生说:“我好象看到树林在慢慢地减少,黄色的土地越来越多。”此时,我不失电动机地抛出解说生成点:除了刚才这位说的变化,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请学生闭上眼睛,注意倾听老师呜呼品读,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抓住课文“空白”点,启发学生先想后说
很多课文中的某些情节会有活力和跳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课文“空白”处,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必要补充,如《顶碗少年》一课的结尾: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微微的激动……。教师抓住省略号,请大家发挥想象:作者为什么会激动?激动什么呢?把省略号的内容先想后说补充完整,再如《穷人》一课,当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之后,课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了省略,这正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于此可因势引导,启发学生展开想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说话训练。有的学生说:“桑娜想到自己的丈夫正在刮着风暴的海面上打鱼,深更半夜才回到,劳累了一天,又什么都没有打到,他心里已经够难受了,自己怎么忍心再说下去!”有的说 :“桑娜很有心计,她想,自己家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现在又抱回来两个,要是丈夫知道了,他会怎么对待呢?不说吧,两个孩子已经睡在自己家的床上,他一会儿准发现,桑娜简直不敢往下想。”
学生语言的习养,不仅仅是指口语的训练还包括书面语的培养,除了能让学生能说会道还应该让学生的口头语言内化为书面语言。那么,怎样习养学生的书面表达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作文课,包括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关于作文课,叶圣陶先生早在辣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得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这一点,以为教学之成功。” 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要达到这一目标,需一个长期训练过程。作文是难点,要上好作文课,切切实实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充满智慧,在作文教学中处处闪现智慧的火花。那么,这些智慧的火花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多勤练
1、创设情景法 习作也可以通过情景法让学生达到教师预设的一个环境中去,从而通过合理的想象,写出优秀的习作,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我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2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看顾拟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奇怪,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分钟内,写出了四百字左右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一、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体育课的拔河比赛,辣一节的游园活动,为老师举办一个简单又隆重的生日会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便不冀而飞。
3、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表演等,学生亲自参加的初中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初中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二)教学“小步走”,即课内一次作文训练按“看”、“说”、“写”、“评”小步走,看,即观察事物,获取写作材料,但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或观察前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关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同时注意做好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有意识的启发、引导。说,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文章,口头表达,进行“说“的训练,要求教师首先依据习作要求复习课文的有关章节,从谈学写,强化训练重点,然后,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出对所叙事物的看法和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反馈、启发、引导学生依据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对事物的认识,从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等方面着手构思文章。写,即书面作文,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注意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仔细斟酌词语的运用,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评,即评改作文,评改作文要在教师掌握全班学生作文总体情况并在课堂上做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已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可民展开争论,教师只做点拨、引导、调控,要要急于做出结论。
第二,结合阅读教学,课文常常是学生主要范例,教师讲授课文,除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其写作过程,领悟其写作特点,在作文时借鉴其写法,例如:我执教人教版七册教材课文《颐和园》时,就是这样处理的《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是一篇游记的典型实例,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作者是怎样按顺序写长廊、万寿山的美景的,从语言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受到情感的熏陶,最后,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总—分—总,移步换位等,再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游过的公园,名胜古迹等,说时尽量用上这些表达方法,最后,依照课文写一篇游记,由于先学习最课例,写作自然水道渠成。
其次,还要重视阅读课文中小练笔的训练,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安排了小练笔。如《生命》:写学了课文的读后感;《中彩那天》我能想象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我要把想到的写下来,这些小练笔都是培养学生书面语文的途径。
以上,我谈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课外,教师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习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
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首先,我们应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小学时期的基本功是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他们的记忆效果最佳。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他们 的这一优势,让他们多读、多背一些名著名篇名段,多一些积累,像《燕子》、《翠鸟》、《荷花》、《桂林山水》、《颐和园》……这一篇篇课文,条理清晰,描写逼真,不值得背下来吗?能背下这些名篇,写景状物的方法学到了优美的词汇也积累了。
其次,我们要加强课外阅读训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要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来源。”把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紧密配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形式第二套教学大纲,把课外阅读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这确实是苏霍姆林斯的一个创举,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可以掌握课内知识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所以,课外阅读的天地要尽早尽量尽可能的向学生开放,如学了《草船借箭后》可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了《丑小鸭》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二是让学生养成看书看报看新闻的好习惯,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联播》,阅读专门的小学生杂志、报纸,如《创新作文》、《少年儿童故事报》、《幽默与笑话》;三是带学生上学校图书室借书、看书,甚至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儿童书籍;四是班上开辟“图书角”,以一换十,以十换百,课外阅读量将成倍增加,结合开展“读书笔记展览”,“阅读心得交流”、“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学生的知识面将大大开阔,智慧也将得到启迪;
二、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生活体验
实践活动是兴趣发展的直接源,儿童往往对比较熟悉的东西更感兴趣,而对陌生的东西一般都不太注意,经过实践活动对未来不熟悉的东西具有一定了解后,能够逐渐形成兴趣,因此,参加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个人知识的广泛和课改,创造兴趣也会不断增强。 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首先,要引导学生看好用好影视节目。如今的影视节日丰富多彩,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让他们在收看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收看的同时,可要求学生在观赏过程中记下优美的词汇和有趣的语言。
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生活。语言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语言只有同绚丽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语言才会富有鲜活的灵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才越深切。”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周围的谚语、对联、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标语和一些趣味无穷、意味深长、幽默诙谐的群众语言,并随时记录在生活笔记本上。如“福溪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电话进了户,致富起了步”,校园花圃里“别踩我,我也怕疼!”这些都是很好的生活语言材料。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和观察视野,学习了环保这一单元,教师可让学生观察、调查、访问周边环境的破坏情况,写个环保小调查,学习了“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单元,可组织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途径搜集古诗词,并分类整理,举行诗歌朗诵会。
作为一个人, 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作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来与他人交流思想与情感,去感染、说服别人,语言表达的能力,可以说是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需要。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抓一切契入口,习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