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细节处理

更新时间:2010-8-10:  来源:毕业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细节处理
内容摘要:细节处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语文课堂教学不论是知识点把握,还是课眼的抓住;不论是文本的分析,还是课堂上的师生质疑思考;不论是学生对文本多元化的理解,还是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肢体语言,都要注意细节。它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自然流畅和师生和谐,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独到和真实高效。

  关键词:细节 课堂 注重 有效

  众所周知,上课是教学行为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关键。自“有效上课”的理念进入课堂后,教学是否有效,不再以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上课认真不认真为指标,而是更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好不好。为了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上课范围已拓展到多方面、多层次了,不仅仅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训练其基本技能了,还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但无论是哪个层面,都必须注重细节之处。

  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细节正因为它小,所以我们上课经常忽视了它,忽视了它的存在,忽视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实教学细节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是在解读文本、课堂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智慧,是师生对文本的深度开发,鉴赏玩味。故而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到。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可从哪几个方面注重细节。

  一、细在语文知识点上。

  字、词、句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到中高年级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不再提统一的要求,而是逐渐趋向根据学生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学。教师上课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完成此类目标。但有些易错的字形、字音或有些规律性的知识点就有必要强调了。

  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一文时,发现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其间的“着”读什么音,学生易与“那些穿着华丽衣服的绅士、贵妇人”中的“着”读音混淆。故而课上我有意识提问读音,果然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读音,我强调前一个“穿着”是“衣着打扮”意思,“着”应该读“zhuó”。而后面一句话中的“穿着”是动词,“着”读轻声“zhe”。学生理解了,注意了,就不会错了。

  记得是教学生识“冒”字。一般老师很容易忽视一个细节,那就是“目”字上头的字,可能跟学生说是个“曰”字,那当然是错误的。还有的老师发现不是个“曰”字,中间两横是个“二”字,并且告诉学生两横不与竖连接,这就很不错了。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冒”字上面两横是古代人们扎在额头上头巾,“冒’,是个象形字。上课时就讲述了查阅资料的内容。作业本收上来,发现全班同学的正确率是100%。这样的一个细节,老师做的工作难度不是很大,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可能是永生难忘的。

  还有《我们的手》一课中“我们的手,是电线”这句话是比喻句,还是暗喻。我为了让学生仿写时能准确把握,我找了一下资料发现暗喻的一般格式为“甲是乙”,比喻词带有判断性,有“是”、“成为”、“成了”、“变成”等,课上对学生一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细在抓住课眼上。

  什么是“课眼”? “课眼”就是文章的眼睛,也就是课文中最关键的词语,是文章内容的“重心”。上课时抓住了“课眼”,就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窦桂梅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紧紧抓住“毁灭”这个中心词进行建构——“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记得我在执教三年级《捞铁牛》一课时,当板书课题之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捞”这个中心词进行建构,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捞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深入的阅读文本,从而为理解文本奠定基础。主题即“课眼”也是一种策略。找到“课眼”即发现教学的策略。我们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主 题引发开去,纵深、横向地建构整个课堂。

  三、细在文本分析上。

  北师大版教材所选的主体课文,内涵丰富,文质优美,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上课时要通读一单元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不要仅仅局限于一课一课地准备,而要将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里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学。以四语下册第四单元《手》为例,《手上的皮肤》安排在《一双手》之后,但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手上的皮肤》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和一个陌生人握手,凭感觉你就能知道对方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从事脑力劳动,因为前者的手粗糙有力,后者的手柔软细腻。”根据手感判断身份。如果将这一课放在《一双手》之前学习,学生就能更好地从张迎善那双异常粗糙的手上体会主人公劳动的艰辛,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知识前后涉及、融汇、整合,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每一篇课文都要全面地细细准备,找出文章的重点词句,做好批注,方便教学。《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我课前对文本仔细研读,发现从一个“躲”字品味出母爱是理解;从一个“挡”字,悟出母亲渴望为儿子挡住绝望,留下信心,母爱是体贴入微的呵护;从母亲淡淡一“笑”中的宽容,轻轻一“问”中的尊重,临别话语中蕴藏的无休止的牵挂,引领学生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伟大。教学时抓住这几个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让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细在质疑思考上。

  我们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文和情感活动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对文本提出一些质疑,讨论加深印象。学生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平时课上如何的引导、示范,激励。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求细,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那些带有思考性、整合性的问题,让学生练习,形成习惯,形成能力。

  有位教师在上《钓鱼的启示》一文时,针对这课文本特点设计了一个整合性很强的问题“詹姆斯和他父亲在钓到鲈鱼后,他们想不想、能不能、肯不肯要这条鲈鱼呢?”从三个层面上引导学生质疑思考,让学生明白他们想,也能将鲈鱼据为己有,但他们不肯。放掉鲈鱼是他们严格遵守规则,是个道德实践的问题。一个问题就能将整篇课文梳理清楚。可见这位教师课前准备多么仔细,才能提出这样一个整合性、实效性都很强的问题。

  有时也可大胆地将课后思考题进行改动,使其更合理。我在上《永生的眼睛》一课时,我就发现课后思考题“把课文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理一理”的表格设计不科学。它仅仅安排了四个时段,分别是“1965年夏”、“1980年的一天”、“1986年的这一天后两周”、“又三周后”,恰好把“1986年4月11日”这一天“父亲溘然长逝”的事忘记了。课上必须让学生补上这一时段,才显得内容的完整。不细心是不会质疑到这一点的。 http://www.251com.cn

  五、细在多元理解上。

  每一处森林里的树木都不可能长得一般高,每一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可能在同一水平上,他们对统一文本往往有不同别人的个性化理解。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帮学生作出正确的取向。

  我在让学生归纳《景阳冈》一文里的打虎英雄武生的性格形象时,发现有个学生说武生不爱惜野生动物,竟然把一只老虎活活打死,多么地残忍。我一方面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新思文,另一方面,我让学生仔细思考,武生在什么情况上打死老虎的,他是要吃老虎肉,还是要打虎谋利,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白了武生在生命严重受到威胁时,被逼出手的,再说这只老虎经常伤人,可以说他打死老虎,是为民除害。,这一细节的处理,帮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辣、细在肢体语言上。

  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摸一摸学生的脑袋,虽润物细无声,却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之间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有幸在合肥观摩了于永正老师的两堂小语示范课,发现于老师上课总是微笑教学,对这个孩子点点头,对那个孩子拍拍肩,感觉不是在上课,而是大朋友带着一群小朋友在交流着什么。课上有个学生正在朗读课文,旁边的一位同学手机竟然响了,只见于老师不慌不忙走到那个同学身边,摸着他的头笑着说:“瞧,读得多好听呀!就连手机也鼓起掌来了。”一下子化解了课堂的尴尬,赢来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

  细节在上课时不是可有可无的,有时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许我们无法让一堂课完美无瑕,但可以在一些细节处理方面做到精彩独到和真实有效。所以上课要注重细节。

小学语文课堂细节处理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