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的几种方法

更新时间:2010-9-4:  来源:毕业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的几种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渗透情感教育,那么该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呢?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再来就是利用课文中高大的形象或者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这是语文课堂的情感目标。

  [关键词:情感教育渗透

  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科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在指导学生闲暇生活方面,也有着比较重要的责任,"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两翼,缺一不可。所以,在语文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渗透德育,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我们的学生就像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

  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古今中外教育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科,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而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因为情感和态度教学不只是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或心理教育课的任务,学校各门学科都包含着这方面的任务。新课程标准就把情感价值与人生观列为教学三文目标之一。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亲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情谊,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方能达到“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在这一过程中,都是情感信息的传递,并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引起学生的共鸣,乃至是情感扩散、泛化,实现情感的积极迁移,这一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保持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情感,就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引起积极思文的特定情境。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在教学中天衣无缝地予以结合,通过各种文章的阅读和教学,从字里行间,人物言行,事物经过,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在心理上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接受前途理想、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等教育,体现文道统一的实质。

  二、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情境教学渗透情感教育。我在教学《秋天的雨》时,通过配乐朗读,再结合秋天美丽的图片,把秋天的美丽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清新、自然。既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呢?

  1、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2、用高大的形象影响学生

  用高大的形象影响学生也就是说以其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1、利用课文人物,培养学生情操课文中塑造的许多人物都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在教学《一定要要争气》一课时,重点又对童第周后来的杰出成就作了补充,让学生了解到正是有了"一定要争气"这样的信念,才能让童第周一步步攀上事业的高峰,从而对自我努力,自我严格要求的为人品性作了很好的渗透。

  2、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高大的的形象不仅仅是书中的那些遥远的伟人,还有身边的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最伟大的,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所以注重师德的导向功能教师高尚的思想品德,对于学生的心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教师表现出怎样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和行为举止,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起着直接的熏染和激励作用。我平时注重修师德、树师表,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学生做表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感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树立自己的道德情操,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导向作用。

  3、用生动的画面打动学生

  以革命先烈为题材的音像制品很多,我把这些音像制品根据课文需要进行剪辑,用于课堂教学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学习《长征》一课时,可把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穿行沼泽地等片段,精心地剪辑在一起,这样学生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能身临其境,从而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

  总之,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抓住名言、警句适时点拨

  有许多名言、警句和格言被人们奉为严格遵守的修身养性、为人行事的信条,起着对学生劝告和警示的作用。在介绍这些名言、警句时,不能只侧重于对字句表面含义的解释,而应着力于对意境的分析,揭示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本意,进而理解这些名句的价值,从中受到教育。如我在教学《爱莲说》时,紧扣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出示挺立在淤泥中的荷花的图片,分析作者高标傲世、独步于尘俗之外,也不贪慕富贵的美好情操和坚贞气节,并且结合社会现实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批评那些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庸俗小人,引导学生养成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信念。我还针对目前在校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缺乏群体意识的状况,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名言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

  (三)凭借课文,启发思文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鉴别真、善、美,假、恶、丑,让学生从形象中思考鉴别,在思辨中深入事物的本质。

  2、在课堂中渗透思想教育,要极力改掉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死讲硬灌”,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要采取“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演课本剧,演小品,讲故事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关注时间安排,学会有条理地安排生活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了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的余暇时间。"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含义有两层,一,可以自由支配,娱乐或休息;二,为求得自身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自由的天地。由此可见,学生闲暇生活的主要目的,应当是"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天地"。在语文课中,对时间合理安排的文章也有很多,如《时光老人的礼物》从时间的神奇写到了时间的公平,最后写了少先队员要作时间的主人。这样一篇文章,是对学生闲暇活动安排有极强指导意义的,我在教学中,除了对课文内容内容的学习之处,还关注了学生的闲暇生活状态。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思想教育,要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广度和深度,紧紧抓住作者倾注的思想感情,遵循示范性、渗透性、感染性的特点,用自己的高尚品行感染学生,以文学艺术的精品娱学生耳目,以课文佳作中的真挚情感扣学生心弦,以教材中的榜样形象激学生奋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崇高的理想和完善的人格。

  参考资料

  1.祝新华主编 《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2. 宁鸿彬主编 《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的几种方法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