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优化实验教学
摘要: 化学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认真思考,针对常规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化学实验中需强化的三种意识:强化探究、勇于创新、关注环保,以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 探究 创新 环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实验探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文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注重创新思文过程和科学方法;将过程和结论、认知和情感统一起来,以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发展。因此,结合高中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基础操作能力及探究物质本质的心理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挖掘实验的多重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在常规的实验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视实验结果,缺乏科学探究的过程;关注实验现象,缺乏对现象的探究;追求实验的直观效果,缺乏实验设计创新及规范的操作;致使教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如何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实验教学中相当关键的一环。本人经过认真思考应该从开发实验资源、深挖教材实验、渗透绿色化学 这几方面来抓:
利用教材实验进行有效教学模式
1、开发教材实验资源,强化探究意识
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重视课前精心预设,关注课堂即时生成等等。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而实验探究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通过实验探究可以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意义,可以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等。因此,在实验的教学中,本人有意识地进行预设、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选择合适的探究点精心设计,运用教学活动,独辟蹊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1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供探究氛围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的真实思想充分暴露,过程体验得到充分展示,在学生疑惑的焦点、认知的兴奋、意见的分歧、思文的创新处引导思考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探究的气氛。
例如,学习“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时,本人正在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并做必要的有关实验注意事项的提醒时,有位学生突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生:“老师,酒精的沸点是78.4℃,反应液的温度就不应该超过78.4℃,那么如何达到170℃呢?”
这一问题的提出,马上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是呀,为什么呢?”我心里想:“这个学生真会动脑筋,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师:这确实是个好问题。不过老师提醒大家先耐心观察实验有无乙烯生成,如果有乙烯生成说明了什么?
这时候同学们观察得比刚才更仔细,等到实验结束,同学们确认反应温度确实达到了170℃这一事实。
师:今天留一个问题:查找有关物质沸点的资料,看哪位同学能解释刚才的问题。
我在课后进行查资料并分析其原因,第二天上课,首先解决上节课的遗留问题,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做了必要的补充并指出化学是如此迷人,期待我们去探索更多的奥妙。
上述做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激发了学生探索化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索能力。
1.2 选择实验探究点,创设探究过程
选择实验探究点应基于实验中的物质、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条件以及实验中的异常现象等预设可能的实验探究点,让学生引起共鸣,这样才会出现更多的实验探究点,再将其进行优化,这样的探究点才是“有生命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材中关于“铝热反应”实验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学生可能对熔融物的成分感到有疑问。于是选择探究点:落入沙中的熔融物究竟是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与分析熔融物可能是铁也可能铁铝合金还可能是铁铝合金及其氧化物。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分析:用磁铁吸引熔融物时熔融物能够被吸引;取少量熔融物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气泡产生。紧接着我向学生提供资料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熔点、沸点相关数据:
物质 Al Fe Fe2O3 Al2O3
熔点(℃) 660 1535 1462 2054
沸点(℃) 2467 2750 —— (2980)
学生分析讨论后结合资料卡内容,得出落入沙中的熔融物是铁铝合金的结论还不太合理。因为该反应放热能使铁熔化,当Fe是融熔态时,Al和Fe2O3一定是液态,Al2O3也有可能呈液态,因此熔融物其实是Al、Fe、Fe2O3、Al2O3等物质的混合物。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