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只有从小接受恰当的教育惩罚,不断积累惩罚所产生的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增强抗挫能力,才会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由此看来,教育惩罚既是教师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古今中外,惩罚从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都说明了惩罚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不是说动辄就是棍棒相加,而是要有必要的惩罚,使人免除不良习性,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这些话可能很多人会大不以为然,因其与时下流行的教育观大相径庭。的确,这些话都不全对,但其中所蕴含的一些道理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笔者还查阅一些资料,发现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在必要时可以给学生以处罚。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三、惩罚的原则
一种惩罚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最少化原则。教师应力求避免惩罚学生,尤其是尽量减少连续惩罚。惩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采用时宜点到为止,以学生能对问题行为进行反思为准。
2.针对性原则。在使用惩罚时要让受罚者明白因为什么而受罚,千万不能模模糊糊,即要有明确的辨别性线索。
3.正面性原则。在对问题行为施以惩罚的同时,要告诉受罚者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确的,并要求他立即改正,产生正确的行为。如果惩罚只是一种形式,在当时并没使受罚者的行为发生真正的变化,那么这种不痛不痒的惩罚便没有任何意义。
4.及时性原则。要在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即刻给以惩罚。因为此时的刺激情境还没有很大变化,便于惩罚与辨别性刺激物之间条件联系的形成。
5.后续性原则。惩罚是对错误行为的否定,与奖励相比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做好后续工作十分重要。主要是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惩罚后师生思想情感的沟通。事隔多日,当学生出现正确行为时,应给予奖励,不要对这种变化视而不见。
四、惩罚的艺术
惩罚的艺术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找到适合的惩罚形式,这种形式既要有过程中的艺术性要求,有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区别于“体罚”,更不能是“变相体罚”。要让学生从内心中愿意接受它,借以弥补负疚心理。
这种惩罚必须基于爱心善意,热爱学生是教师根本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始终的准则。惩罚不能偏离这一基准。因为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辨恶向善,并通过自己的行为矫正去避免惩罚,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去体验惩罚。所以,教师对于学生切不可歧视、厌恶、嫌弃、粗暴,而要热情、诚恳、冷静、细致。否则惩罚教育很可能走火入魔,误入歧途了。
1.惩罚要及时。学生的缺点如同小树身上的偏枝斜枝,园丁的职责之一是修剪它,唯其如此,方有望造就参天大树,而修剪偏枝斜枝的过程就是一个及时矫正的过程。《司马法》中说:“赏不愈月,使人速睹为善之利也。”意思就是奖赏要及时,士卒就会马上看到做好事的好处。反之,对于一个该处罚的人不及时地处罚,就会导致在助长恶行的同时压制了大多数人的善望,就会使正义得不到伸张,正气得不到弘扬,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风气。俗话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就是要求我们要防微杜渐,悬崖勒马,坚决把坏思想、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而有的责任心不强的老师却不尽其然,知道班级里学生旷课、打游戏机,却不以为然,放任自流;班级里学生谈恋爱、穿出格的时装,也视而不见;知道学生中有敲诈、斗殴、抽烟、赌博时,也是“稳坐钓鱼台”,不忧不惊。当初,宰予上课睡觉,孔夫子忍无可忍,立即停止授课,拍案怒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而何诛!”意思是:腐朽了的木头不可能用于雕刻的,像宰予这样睡觉的学生再学习也没用,成不了才!你是一堆臭狗屎,不值得我责备你。正是由于孔夫子及时指出了他的错误,改正了错误,使宰予成为七十二贤之一。澳洲一家私立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早晨几点起床,一定要把被子叠好,然后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三次没有叠好被子,周辣就会没有假放,让他到农场劳动去。这种及时矫正学生行为习惯的方法,富有艺术性值得我们借鉴。
2.惩罚要有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对学生不是“一棍子”打死,而要抱着“治病救人”的宗旨。惩罚学生要根据他违反校纪校规的程度的深浅,来判定对他处以何种程度的惩罚。比如学生无意损坏了课桌,只需他修补好就可以了;学生没有做好每天的值日工作,罚他连续值日一星期就可以了;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纸屑,则应该罚他放学后去校园里捡拾垃圾一周;学生在课上顶撞老师,还口出秽言,则应该要求其家长来校了解情况,学校给他一个警告或记过处分,还必须由学生本人向老师赔礼道歉……在处罚的方式、尺度的把握上也可以参照一下国外的经验。如澳洲一些公立学校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犯了错误,老师就请他到警戒室里,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让学生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置方法,最严重的惩罚是开除,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送到特殊学校去。
3.惩罚要得法。英国皮亚丹博物馆里收藏着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麦克劳德的作品。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他老是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有一天,他杀了一条狗。说来也巧,这条狗正是他们校长的宠物。显然,麦克劳德闯了祸。校长知道了,决定给他以惩罚。惩罚的内容是罚他画两幅画。这就是皮亚丹博物馆收藏的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解剖学家,这得益于他的校长在他犯了错误能对他的好奇心加以恰当的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毫不讳言,麦克劳德的校长给了麦克劳德以惩罚,然而这样的惩罚应该说是高明的,没有一点个人泄愤的色彩,却笼罩着一种诗意的美丽,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色彩。
灌云县沂北中心小学王校长曾经遇到过一个严重违纪的学生,他的处理方法是,先让学生在学校的荣誉室里熟悉学校获得过的所有荣誉,并让他写感受,然而罚他去劳动——擦学校的校牌,用意就在于让他用自己的行动擦亮牌子。这样的惩戒效果不错,影响了这位学生的一生,现在这位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很出色,这种讲究教育艺术,体现人文关怀的惩罚,是惩罚教育的最高境界。
4.惩罚要护尊。罚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其中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体罚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而惩罚不至如此。应该说,大部分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也不能否认,有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过分追求教育的功效,甚至认为犯有过失的学生和自己过不去,缺乏足够的耐心,实施的惩罚带有明显报复的倾向。他们所关注的是惩罚本身,而不是惩罚所预期达到的效果。比如,有的讽刺、挖苦学生;有的罚学生抄写课文数十遍上百遍;有的将学生赶出教室罚站,有的直接动手打学生------这种种做法,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剥夺了他们改正错误的权利,摧跨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5.惩罚要有异。实施某种惩罚时,要看学生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有位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善言语。有一次上英语课,吃东西,被老师发觉。老师问她在吃什么,迫于面子她说没有。这时,这位老师立即冲过去,从课桌里把她的书包抢过去,走上讲台,把书包倒过来,一阵稀里哗啦,书、本子、文具用品,还有饼干散了一地,这位老师恰似征服战犯的英雄,露出得意的笑容,并且说:“我说你吃东西,你还嘴硬,狐狸尾巴是包不住的。”那么这位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无疑是粗糙的,这种罚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性别与性格差异。这个女孩性格内向所以不宜当众对她进行惩罚,应该先做些暗示性的动作或言语提醒,然后再课后找该学生谈话,并提出对她惩罚的要求,我认为这样做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