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同伴冲突干预研究以ICPS训练为干预模式 第5页
Fabes & Eisenberg(1992)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发怒的平均次数无明显差别;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愤怒,儿童会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如在由物品引起的愤怒中,最常用的是积极抵抗和发泄;孩子选择的反应方式部分的与他们对环境的控制能力有关。如当孩子被社会地位高的人(成人或教师)激怒时,往往采用消极的反应(逃避或服从),而当孩子被社会地位相同或低的人(同伴)激怒时,他们则采取积极的反应方式,如报复或寻求成人帮助;当被激怒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泄情绪,而女孩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抵抗;受欢迎和社会能力强的孩子采取的愤怒应对方式是直接、不具有侵犯性的,而那些社交地位低的孩子更多借助于攻击或其它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不仅受到个体年龄、性别、气质、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同伴关系、社会地位、测量的情境、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等外部环境及愤怒情绪也会影响到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
3.1.4 同伴冲突的干预研究
“同伴调停方案”(Peer mediation program)是利用经过培训的第三方来调节同伴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其中心在于使儿童自己成为冲突处理的积极参与者,爱默生通过对四所小学的研究表明:“把学生作为同伴冲突的管理者,可以积极地介入到学生的纪律事件中,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失控。” Beaty, J.J(1999)提出了“他尊冲突转换策略”(other-esteem conflict conversion strategy),其核心在于教师对冲突双方幼儿彼此感受及各自移情的关注,其中较为关键的是: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问每个孩子以下的三个问题:(1)发生了什么事-(孩子的名字)?(2)-(另一个孩子)感觉怎么样?(3)怎么才能让-(另一个孩子)感觉好一点? 此外, Stevahn L(2000)提出建设性地解决辣"文~论'文.网
http://www.751com.cn 冲突包括辣步整合程序:辨认出冲突的存在,并表达要解决的愿望;陈述自己的愿望并说出基本原因;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愿望及其原因的理解;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备选解决方法;挑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并相互握手达成协议。
国内的王磊等(2005)为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出的同伴冲突解决辣步法干预训练,类似于Stevahn L(2000)提出的辣步整合程序,“辣步法”包括了解他人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感受;了解他人产生想法和感受的原因;重他人的角度出发重新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想出尽可能多的冲突解决的办法;选出大家认为最好、最有效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辣步法能提高小学解决假想情境和实际生活中同伴冲突的策略水平,是培养儿童合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李文芳(2006)从提高小学生认知水平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移情、归因和社会技能训练等方式,对小学生解决同伴冲突能力进行社会认知方法的训练,实验结果证明干预可以改善小学生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 刘明理(2004)则通过对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训练发现,自我监控训练能普遍地提高学生对同伴冲突的认知层面,对儿童行为方面却需要较高的自我意识,所以训练对高年级学生行为有效性效果更好。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有关同伴冲突的干预研究大多从提高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入手,并结合移情、行为引导等来提高儿童的人际问题解决能力,这些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背景和参考依据。
3.2 ICPS训练课程的相关研究
3.2.1 ICPS训练模式的产生及训练步骤
Goldfriend & D’Zurilla(1969)提出了关于社会技能的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交往中问题解决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有序的步骤:(1)对问题情境的确认(2)产生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3)选择适合情境的解决办法(4)策略的执行。 这一模型是对早期问题解决的研究工作的总结,在此基础上,Shure和Spivack 于1974年提出了ICPS训练模式。“ICPS的精神在教导孩子懂得自行思考,意识到人的行为有因、有果,人有感受,以及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日常的人际纷争,让孩子能够决定自己该怎么做,并评量自己的想法。”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改变儿童的认知思文模式,而不是简单纠正其不良的行为来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我们就能够为早期干预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干预研究以ICPS训练为干预模式 第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