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河南省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研究 第5页

更新时间:2011-4-20:  来源:毕业论文
河南省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研究 第5页
较全面、深入的调查。
4核心概念界定
民办幼儿园:指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照规定设立的实施幼儿教育的教育机构。 这是一个与公办幼儿园相对而言、较为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非国有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的幼儿园,还包括国有企事业组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幼儿园以及教育部门办、国有企事业办的经过转制实行园长承办制的幼儿园。具体而言,它包括个体独办园、教育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办转制园(园长承办、自主经营、自收自支)以及中外合办园。
教师生存状态: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 在本研究中,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指在推进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的特定背景下民办幼儿园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不仅指向工作待遇、生活条件与工作环境等外在物质层面,也指向职业情感、主观幸福感等内在精神体验。
5关于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相关理论
5.1人类发展生态学
人类发展生态学(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最早是由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提出的。他于1976年发表了《实验的教育生态学(The Experimental Ecology of Education)》,1977年发表了《实验人类发展生态学的探讨(Toward an Experimental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两篇论文后,又于1979年发表了被视为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发展生态学(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布朗芬布伦纳“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立场出发,研究人的发展问题,将对人的行为和发展放置于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之中,探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因子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作用以及人与各种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 。他指出,“人的发展就是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在他的一生中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之间逐步的相互适应。” “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这些环境以学校、家庭、社区、整个社会文化以及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联系等不同的形式具体地存在于个体发展的生活中,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方面给予不同的影响” 。布朗芬布伦纳将这个生态系统分为:小系统(microsystem)、中间系统(mesosystem)、外系统(exosystem)及大系统(macrosystem)。
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例如家庭、幼儿园、同事等。这个系统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与人的关系最为直接。其间的每一个因素对会对个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中间系统是指“由发展的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对幼儿教师来说,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当个体发展到一个新的情境中时,这个系统就能够形成和发展。
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 。例如,幼儿园园长的辣^文-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受教育程度、教育理念及管理方式等会影响到幼儿教师的活动范围、承担的社会角色及所建立的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到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
“大系统是指各种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大系统)在整个文化或亚文化水平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以及与此相联系并成为其基础的信念系统意识形态” 。例如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及社会形态、结构等。其他三个系统包含在大系统中,而大系统也会从宏观角度对其他三个系统产生影响。
由人类发展生态学可知,人的发展是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人的发展被环境影响着,同时又反作用于环境;对人产生影响的环境有直接的小环境,还有间接的大环境。对幼儿教师而言,幼儿园所提供的工作待遇、工作环境及其管理方式等影响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从而影响到幼儿教师的个人发展和专业成长;反过来,教师的成长又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因此了解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不仅有助于改善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促进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园的管理,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能顺利展开,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5.2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 . H . Maslow)认为“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的位置上来。人几乎总是在希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他整个一生的特点”。 他于1954年《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有五个等级构成,由低级到高级,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可能出现。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生理需要是人类的第一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个体生存所必须的一切需要,如食物、衣服等等。安全需要是人类的第二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个体免于身体与心理危害恐惧的一切需要,如收入稳定、强大的治安力量、福利条件好等等。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类的第三层次需要,指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一切需要,如友谊、爱情等等。尊重需要时人类的第四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及自己对自己认可的一切需要,如名誉、地位、尊严等等。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指满足个体把各种潜能都发挥出来的一种需要,如不断的追求事业成功、技术精进等等。” 马斯洛也指出,动机的层次发展原理只是一般模式。在实际生活中,动机的层次发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外是很常见。 例如,革命家从事革命事业时,并没有将解决个人温饱问题、个人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随着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的深入,马斯洛将需要理论不断完善。他将需要区分为缺失性的和成长性的,缺失性需要“在本质上是有机体身上的赤字所形成的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河南省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研究 第5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