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第4页

更新时间:2011-4-20:  来源:毕业论文
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第4页
尽管国外的研究者给职业倦怠下了许多定义,但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是Maslach和Jackson对职业倦怠所做的定义。他们提出“职业倦怠是在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上的综合症状,它包含了三个概念上有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的文度:情绪衰竭、人辣^文-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格解体和降低的个人成就感。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职业倦怠反映了某些工作者长期在工作压力下,由于个人感知到资源和要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个人资源持续消耗,从而引发一种身心消极化得心理与行为症状。
2 教师职业倦怠
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发现,在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时,基本上没有对“教师职业倦怠”做出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公认的定义。但是,多数研究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一是长期情绪上的倦怠感。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经常表现出疲劳感、容忍度低,有种衰竭和无助感,性情易怒,对生活持冷漠悲观的态度。二是人格的肢解。表现为减少与学生接触或者拒绝接触学生,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学生,而且对同事也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三是较低的低成就感。教师们开始感觉到他们的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或者他们所做的不再有任何意义。
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做了较多的研究,通常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集中于三个方面:学生与情境因素、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研究,大致分为社会根源、组织根源和个人根源。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王芳的许燕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上存在差异,男性教师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倦怠。赵玉芳、毕重曾的研究发现,教龄在6—10年之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职称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显著因素。
3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针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少,就现有资料来看梁慧娟和冯晓霞所做的《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比较全面且有影响,该研究通过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只占37.6%。处于“严重倦怠”状况的教师比例虽然较低,但59.5%的教师已经有较明显的倦怠倾向,该市的幼儿园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国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现状。她们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包括:生理心理方面、个人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方面,“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及教师个人因素几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其中,组织因素的影响最强,社会因素发挥着全方位的影响作用,职业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教师个体方面的因素也应引起一定的关注。”
李生兰(2001)在对上海市区及上海郊区的幼儿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幼儿教师的困扰较多;幼儿教师的疲惫感较深;幼儿教师的成就感较弱;幼儿教师的内疚感较强;幼儿教师的同事关系满意度较低。
束从敏(2003)在安徽省芜湖市随机抽取九所幼儿园就行研究,通过问卷及深入访谈的形式考察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工作成就感水平较低,人际关系、工作形式机械琐碎、个人发展机会少、社会地位低等因素使得幼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张玉敏(2004)以一则网络BBS的研究为切入点,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管理与科研方面存在一些不良现象造成了幼儿教师的人际交往及自我实现的价值缺失,自我价值体验的受挫继而引发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者认为,管理与科研问题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外生态因素,而关于幼儿教师自身的内生态影响因素也更为重要。
王欢(2005)和李静(2009)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都表明,公办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私立幼儿园教师严重,随着年龄、学历的增长及职称的升高,情绪衰竭程度和非人性化程度不断加强,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越来越小。
葛平(2008)、李静(2009)的研究表明,已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高于未婚教师,而人格因素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刘丹,2007;葛平,2008)。秦奕(2008)对江苏恒幼儿教师的点查结果显示,“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是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越明显,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越高。
(三)有关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国外大量的研究证明,社会支持是与职业倦怠有关的重要工作资源之一。拥有较强社会支持系统的人身心比较健康,不易产生职业倦怠。马斯拉池和雷特绘制的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假想模型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社会支持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从下图可以看出,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是一个逐步过程,缺乏社
会支持则会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图1—1  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认知加工模型

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多数研究都表明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但哪种社会支持来源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最辣^文-论~文.网http://www.751com.cn 显著,还未达到统一。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还未发现对关于幼儿教师与职业倦怠的研究。
西方学者Burk&Green glass(1989)在对教师的职业压力源的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的缺乏与其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高相关。
    Schwab&Jackson(1986)、Schwarzer(1997)的研究发现,来源于领导(如校长)的支持的重要性大于同事和其他人的支持,来自同事的高社会支持与教师的低枯竭有关,来源于同事的支持在教师的压力枯竭之间所起的缓冲作用比来源于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作用更大。
   台湾学者郭志纯、郑美娟、崔来意分别在各自的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越低的国小教师,其职业倦怠越高;社会支持对角色压力源及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第4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751com.cn 辣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