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研究+问题对策+参考文献 第2页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的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们知道,素质的提高来源于内在的涵养,因此传统文化的学习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要培养学生运用、审美、探究的能力,只有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才能得以实现。根据语文自身的特点,通过诵读最能提高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
“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大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若采用诵读的教学方法就涵盖了总目标中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这三大目标。
“表达与交流”是必修课程的两大目标之一。在“表达与交流”的第四点目标中说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多积累素材,而在积累的素材当中,传统的优秀诗文就更需要学生积累,而积累优秀诗文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诵读。
本文力求从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解读、中学文言文教学在诵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的培养这三个层面来探析。
一、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解读
(一) 解读《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的交际作用决定了语文教学需大力推广诵读这一教学方法。中学的每一册教科书分为辣个单元,文言文就占据了两个单元。在高考试卷当中文言文试题占有31分的分值,这些数据充原文请找腾讯752018766辣~文-论^文"网
http://www.751com.cn 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学生在反复诵读诗词文赋的过程中,文言常识,哲理诗句、词句得以积累;传统的各家思想文化得以领悟;在写作中优美的诗句得以贯彻。
(二)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新课程课标》在“教学建议”当中明确要求:“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①文言诗词的教学重在读而不是在于析,通过诵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一篇文言文是一个整体,需要读者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整篇文章的诵读上,从整体上去体会感受品味,而不是着眼于每一个实词、虚词。诵读是从宏观上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它能调动学生的口、眼、耳、心,达到一言即发全身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诵读古诗词的习惯。
《新课标》在“附录”部分,直接给学生列出了关于诵读篇目的名称:
《孔子语录》、《鱼我所欲也》、《出师表》、《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等。
先秦散文:《劝学》、《逍遥游》等。
唐宋散文:《师说》、《赤壁赋》等。
《诗经》:《氓》、《蒹葭》等。
《楚辞》:《离骚》。
唐诗:《登高》、《琵琶行》、《锦瑟》等。
唐宋词:《虞美人》、《念奴娇》、《永遇乐》等。
从以上的诵读篇目中得出: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中提出要求背诵的诗文篇目与诵读的诗文篇目是相同的,诵读的篇目都是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在编撰者的思文中把诵读和背诵这两个概念画上了等号。这也充分说明了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当中诵读与背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这两个词语的渊源来分析的话,它们并不相同,只有经过反复的诵读,才能达到背诵这一目标。诵读是过程,背诵是结果。诵读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中学文言文教学在诵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当前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状况,笔者于2010年7月—2010年11月,在巫山中学(重庆重点中学)、大昌中学(普通中学)、官渡中学(普通中学)各选取了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三所学校均为县级或镇级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教学师资,学生素质普遍较差。目前,县、镇级的学校非常多,但是教学方法还比较欠缺,需要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加以运用。
针对这类学校,笔者主要运用问卷、听课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教师这两个角度对其目前中学文言文诵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状况如下:
(一)教师
为了解当前中学生对文言文诵读的状况。笔者主要采用了问卷法对其进行调查。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为85.7%,其结果真实可信。具调查结果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研究+问题对策+参考文献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